炎炎夏日,食品安全牵动人心。高温天气下,如何让科普更接地气、让知识入脑入心?7月15日,浙江工商大学出蓝食品学会与余杭区仓前街道残疾人之家创新思路,将趣味手工与专业科普相结合,打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食品安全公开课"。在这里,废弃的泡泡纸变身教具,枯燥的专业术语化作生动演示,让食品安全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深入人心,为残疾人朋友们撑起一把"食品安全"的保护伞。
科普讲堂:解码食品添加剂
食品添加剂究竟是“安全卫士”还是“健康隐患”?活动现场,出蓝小队系统讲解添加剂的科学原理与使用规范,通过成分分析、显微观察等视频演示,直观展现合法添加剂在保鲜、提味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警示非法添加物的危害。结合常见食品包装实物教学,帮助群众掌握标签识别要点,学会辨别“该不该有”“能不能吃”等实际问题,切实提升食品安全防范意识,为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提供科学保障。
(食安科普大讲堂)
创意手工:泡泡纸上的安全课堂
当废弃泡泡纸遇上水彩颜料,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出蓝小队带领残疾人朋友人们通过泡泡纸制作纹理画作,在趣味创作中学习食品包装安全知识,如塑料制品标识识别、环保回收小技巧等。动手又动脑,知识记得牢!
“食安科普与泡泡纸的创新性结合通过‘玩中学’的形式提升残疾人朋友们的参与热情,尤其激发了大家有关食品安全的学习兴趣”仓前街道残疾人之家工作人员表示。活动将抽象知识转化为直观体验,既提升公众安全意识,又传递环保理念,为社区注入“食安正能量”。
从讲堂到手工,从理论到实践,这场活动让食品安全知识“接地气”“有温度”。这个夏天,让我们一起用创意守护“舌尖上的安全”!
(出蓝小队与残疾人一同绘画)
(合照)
通讯人:符旭鹏
联系方式:1781661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