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夏天,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王丽丽、组织委员史晓薇、宣传委员童治杰以及四名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一同前往汉中市西乡县大河镇开展研学交流活动。他们深入企业车间、红色旧址和社区一线,将课堂理论融入乡土实践,为青春注入厚重的泥土芬芳,上了一堂生动的乡村振兴“实践课”。
探访生态保护,感悟绿色发展
抵达大河镇后,师生们在镇纪委书记何明刚、组织委员乔正、副镇长石镇陪同下,首先探访了风景秀丽的三口缸自然景观。随后,团队走进陕西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池保护站,观看生态纪录片,参观保护区沙盘。副镇长石镇详细介绍了保护区网格化管理、资源管护和生态宣传等举措,及其显著成效。师生们深刻认识到生态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决心。
走进产业一线,触摸振兴脉搏
在龙池村,村支书蒋书记向师生们介绍了作为当地支柱产业的烤烟发展情况。师生们深入烟田,观察烤烟长势,与烟农交流,直观感受“兴烟”战略对乡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带动作用。师生们还参观了汉中巧辣子食品有限公司,了解辣椒从种植到精深加工的产业链条。浓郁的生产氛围和清晰的“稳茶、扩椒、兴烟、强药”产业思路,让大家看到了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的蓬勃活力与潜力。

追寻红色印记,赓续精神血脉
怀着崇敬之情,师生们参观了川陕省赤北县第五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和红四方面军总后医院旧址。在楼房村副书记刘微的动情讲解下,珍贵的图片和文物将大家带回烽火岁月,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和牺牲精神深深触动了每一位学生党员,激发了传承红色基因、砥砺奋进的使命感。师生们还参观了大河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通过副镇长石镇的讲解,全面了解了大河镇的历史沿革、文化积淀和发展成就。
校地共建揭牌,共话发展新篇
活动的重要环节是在大河社区举行党建共建基地和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揭牌仪式。大河社区党支部书记陈丽介绍了社区在道路硬化、污水处理、环境改善等方面取得的进展,也坦陈了青壮年外流、留守儿童等挑战。她期待依托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为社区发展注入新动能。智能制造与新能源学院学生党支部书记王丽丽表示,学院将以共建基地为契机,深化与大河镇的交流合作,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服务地方发展。随后,在副镇长石镇主持的座谈会上,镇党委副书记徐文俊详细介绍了大河镇“产业+文化+民生”的乡村振兴规划,并与师生们就直播助农、社会实践等话题进行了深入交流,为未来合作奠定基础。
此次研学交流活动内容丰富,成效显著。两个基地的建立,为校地长期合作搭建了稳固平台。师生们通过亲身体验,不仅领略了大河镇的生态之美、红色之魂和产业之兴,更深刻理解了乡村振兴战略的丰富内涵与实践路径。大家纷纷表示,要将所见所学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相结合,努力提升综合素养,为绘就乡村振兴壮美画卷贡献青春力量。双方期待未来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开展合作,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