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耕读传薪践初心:“农品新生”三下乡的文化寻根与产业振兴之旅

发布时间:2025-07-2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指导老师:杨帆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文化赋能产业,科技助力三农”的号召,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团队深入乡村,以耕读传薪践行青春使命。他们追溯农耕智慧,赋能农产品创新,在田野间书写乡村振兴的新篇章。用脚步丈量土地,以行动传承薪火,让传统农品焕发时代生机。

图为调研队员在南京财经大学门口合影 黄诗怡 供图

第一站:对话农科院专家,解码百色芒果品质密码

7月4日,调研队来到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与农科所办公室秘书农卓斌,围绕百色农业科研成果、产业转化难点、人才助力路径等展开探讨。随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调研队伍参观了各种品种的育苗基地,眼前的景象不仅刷新了队员们对农业育苗的惯有认知,更让他们深切感受到了科研力量为农业发展带来的巨大变革。育苗基地内,智能化的温控系统、精准的灌溉设备以及科学的育苗方法,让每一株幼苗都能在最适宜的环境中生长。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这些先进的科研技术,不仅提高了幼苗的成活率,还能有效缩短生长周期,为后续的大规模种植和高产稳产提供了有力保障。队员们仔细观察着不同品种的幼苗,从芒果苗到蔬菜苗,每一种都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她们不时向工作人员提问,了解育苗过程中的技术要点和科研创新点,对农业科技的重要性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图为调研队员在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芒果种植基地合影 黄诗怡 供图

第二站:农品新生团队对话桑蚕非遗传承与振兴

7月8日,调研队来到了广西工美院在广西工美院壮锦制作工厂,周厂长向调研团队详细介绍了壮锦的制作过程。
队员了解到在原材料选取方面,壮锦生产的天然纱原材料由棉麻经线提供骨架支撑,蚕丝纬线赋予光泽与色彩,形成“粗经细纬”结构,而制作所需要的棉麻、蚕丝等大多依赖本地种植,由此通过非遗工艺赋能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形成“非遗+农业”的特色产业链,带动桑蚕养殖为农户增收,深刻体现了农业资源与非遗产的智慧融合。

周厂长与调研队成员韦可明在经典壮锦作品前的合影 韦可明 供图

第三站:“农品新生”队解码无锡农博园科技农业密码

7月9日,南京财经大学“农品新生”调研队走进无锡现代农业博览园开展实践调研。在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园区内,队员们参观无土栽培区、农产品展示区,被智能温室、物联网监测等现代农业科技刷新认知。通过访谈园区工作人员与当地居民,团队了解到博览园以多元业态搭建城乡融合桥梁,不仅带动周边就业增收,更依托基因测序等前沿技术推进品种改良。临别之际,队长黄诗怡感慨乡村振兴的具象化实践。此次调研让青年学子深刻体会农业现代化魅力,激发其以专业知识投身乡村振兴的使命感。(通讯员 黄诗怡 韦可明  陈秋丽 徐天语)

图为无锡农博园标志物 徐天语 供图

作者:黄诗怡 韦可明  徐天语 来源:黄诗怡 韦可明 徐天语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白衣执甲护银龄,虹桥连心映晚晴
  • 7月20日与21日,苏州大学苏州医学院“欣长征·彩虹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先后走进当地孝贤敬老院与社区广场,开展了便民血压测量志愿
  • 2025-07-27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