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精神之炬照青春之路: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星火宣讲团邀请静宁少年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研学
7月7日,兰州理工大学红柳星火“两弹一星”精神宣讲团邀请静宁县城关小学50名师生走进校园,开展“两弹一星”精神主题研学活动,通过“沉浸式”体验,让“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火种在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校史寻根:百年传承中的精神印记
研学团首站抵达兰州理工大学校史馆。宣讲团成员结合老照片,讲述学校从1919年建校至工科强校的历程,介绍校友助力“两弹一星”事迹。学生李雨桐提问后,宣讲团以“心中装着祖国”回应,引发思考。随后,师生在图书馆观看《中国核工业70年》片段,感悟科学家爱国情怀。

科技探源:智能制造实验室里的“强国印记”
机电学院智能制造实验室里,研究生学长带孩子们观察自动化流水线,讲解精密制造等环节。听闻“两弹一星”关键零件曾靠类似技术生产,如今核工业等领域也借此保障装备质量,孩子们赞叹不已。刘星辰问流水线能否用于军事,学长肯定答复,助其深化科技与国防关系认知。

图为孩子们在智能制造实验室观察自动化流水线运行
薪火相传:沉浸式宣讲点燃精神火炬
“两弹一星”精神宣讲会是此次研学核心环节。宣讲团以“党领导下的中国核工业”为主线,通过纪录片、科学家故事串联70年奋斗史。讲述我国科学家自力更生、郭永怀护绝密文件等事迹时,不少孩子眼眶泛红;听闻我国核潜艇研发用时短于美国,现场掌声热烈。学生陈一诺提问后,宣讲团的回答让孩子们深悟科学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图为宣讲会上孩子们专注观看“两弹一星”主题纪录片
童心向党:趣味活动中的理想萌芽
宣讲结束后,宣讲团成员为孩子们开设无人机知识小课堂,将无人机原理与“两弹一星”研发知识类比。五年级(2)班王雨桐体验操控后,感慨操作如科学家调试设备需手稳心细。随后,孩子们在操场参与主题游戏,记住科学家故事,明白“马兰花开二十一”含义。“梦想信箱”前,孩子们写下当无人机工程师等理想。

图为孩子们聆听宣讲员讲解“两弹一星”精神

图为宣讲团成员和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通过此次研学活动,宣讲团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两弹一星”精神的火种。从校史到科技,从理论到实践,团队以丰富多样的形式展现了新时代青年传承红色基因的担当。相信这些精神养分必将激励更多青少年投身国家建设,在新时代征程中绽放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