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革命精神融入小学思政课实际情况,7月25日,山东理工大学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在德州市武城县四女寺镇明德小学开展了一场专访活动。本次专访活动特别邀请了四女寺镇明德小学孟洪喜校长参与。
首先,对于学校的红色教育形式,孟校长从三个方面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一是开展学科融合教育。语文学科教育中,加大红色故事、革命英雄人物的教学比重,让学生们更多更深刻的了解革命故事,感悟革命精神。类似形式还有音乐学科中的红色歌曲、美术学科中的红色故事改编绘画作品等。二是大思政红色课程。学校通过编写红色读本,开发红色环境课程,打造红色陈列室等,创编红色艺术思政课,开展红色故事表演剧场和红色观影活动,让学生感受革命先辈的热血与担当。三是开展红色研学课程。把当地的红色故居、纪念馆等打造成沉浸式研学基地,开展校外研学活动,让学生参观历史文物、聆听革命故事,增强代入感和体验感。
随后,孟校长向实践团成员介绍了学校对教师群体的红色文化培训方式。孟校长表示,在学校内,老师的课堂讲述是学生们获取各种知识的主要途径,只有教师队伍的素质提高,才能将这些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孩子们。学校针对教师群体的红色文化培训方式主要有三个,其一是组织实地考察学习,教师深入当地的红色纪念馆、烈士陵园等场所,寻访红色足迹,寻找红色素材,亲身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丰富教师的红色文化知识储备。其二是参加专题讲座,邀请红色文化专家、学者到学校举办讲座,为教师讲解红色文化的历史背景、内涵和时代价值,提升教师对红色文化的理解和认识。其三是线上培训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红色文化相关的培训课程和学习资源,让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需求进行自主学习,了解各地红色文化教育的优秀案例和经验。
最后,孟校长谈到红色革命教育课程对学生发展的作用。他认为红色革命教育课程有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通过直观形象的方式让学生初步了解红色文化,培养爱国情感。同时,红色革命教育课程能让学生了解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培养艰苦奋斗、爱国奉献等精神,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通过本次专访调研,实践团了解到现阶段对于红色革命精神与小学思政课融合这一课题,形式多元,渠道丰富。未来,山东理工大学爱之传承暑期社会实践团将会开展更多的课程形式,传承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