汲取红色“心”能量,培育时代“心”青年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色基因·薪火‘乡’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
大学生心理韧劲之固,系于红色精神的传承。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红色基因一代代传下去”的重要指示精神,弘扬井冈山“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的红色精神,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2025年7月2日,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色基因·薪火‘乡’传”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马鞍山多所高校开展红色文化宣讲。实践团队以井冈山精神为核心,推出红色故事心理微课、红色文化社区宣讲与志愿服务等系列活动,以脚步追寻井冈星火,以赤诚温暖青春心灯,展现了新时代大学生对革命精神薪火相传的自觉担当,为守护青年心理健康注入了鲜活力量,彰显了青年一代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红色故事心理微课: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
在“红色故事心理微课”现场,实践团队巧妙地将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与当代大学生心理成长需求紧密结合。团队成员以“朱德的扁担”故事为切入点,引导学生讨论革命先辈在物资匮乏环境下的心理调适方法。通过分析朱德军长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经历,结合心理学中的“心理韧性”理论,深入浅出地阐释了压力应对技巧。“原来革命先辈的奋斗故事中藏着这么多调节心态的智慧,现在面对学业压力时,我学会了用更积极的方式应对。”参与学生李娜在课后分享道。团队还选取“一根灯芯”等经典故事,融入“成长型思维”等心理学概念,让抽象的理论变得可知可感。

团队成员化身“红色心使者”,引导学生思考:革命先辈在困境中如何凭借精神力量保持希望、化解压力?这些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让心理学知识鲜活起来,使学生在面对困难时更有勇气,对培养抗逆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红色文化宣讲:营造积极“心”氛围
“红色文化宣讲”活动深入社区,通过情景剧《井冈星火》再现革命岁月。在互动环节,学生们围绕“如何用红色精神构建现代人际关系”展开热烈讨论。社区居民王大爷感慨:“这些年轻人用新方式讲老故事,让我们也受到了心理启发。”活动不仅通过诗词朗诵、歌曲传唱等形式激发情感共鸣,更引导参与者思考如何将红色精神转化为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的能力,并应用到日常心态塑造中。

这种互动式、沉浸式宣讲打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增强学生情感联结与互助意识,为他们筑起一道心理防护墙。参与同学反馈,在重温红色精神过程中,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增强,对缓解孤独、焦虑等情绪有显著帮助。

志愿服务:锤炼心理韧性的“练兵场”
志愿服务实践成为检验和锤炼心理韧性的“练兵场”。团队成员在组织红色文化活动、服务社区过程中,践行“艰苦奋斗”“勇于奉献”精神。从活动策划到总结,每个环节都考验他们的情绪管理、压力应对和问题解决能力。面对突发状况和体力消耗,他们学习革命战士的精神,在实践中磨砺意志、提升心理弹性。同时,服务他人带来的价值感与成就感,成为心理健康的强大动力。“在帮助他人理解红色精神的过程中,我们内心也变得更充盈、强大,这是一次深刻的心理赋能和自我成长。”团队成员小王感慨。

安徽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红色基因·薪火‘乡’传”实践团队的系列活动,成功将红色文化资源转化为青年心理健康的养分,用创新形式和扎实行动证明了革命精神蕴含着强大心理能量。汲取红色“心”能量,有助于大学生筑牢心理韧性根基,培育健康心态,引导他们在时代洪流中找准人生坐标,成长为拥有强大“心力”的时代“心”青年。这场融合红色基因传承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为高校立德树人、培育时代新人探索出有效路径。
(通讯员龚思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