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期,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商贸学院“链动安康·商贸筑梦”实践团奔赴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开展了一场意义深远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不仅是高校学子深入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更是乡村振兴战略在秦巴山脉深处的生动体现。

一、深入基层:发现乡村产业的困境
安康市汉滨区流水镇香山村,一个藏在秦巴山脉深处的小村庄,以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条件,成为黄牛养殖的理想之地。然而,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却让这片土地上的黄牛养殖产业面临诸多困境。
实践团在香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协助下,迅速展开调研。深入走访了当地黄牛养殖户刘场长,发现尽管香山村的黄牛肉质优良,但由于销售渠道有限,利润空间受到极大限制。养殖户刘场长向实践团成员们讲述了黄牛养殖的艰辛与挑战:年轻劳动力外流、养殖技术更新缓慢以及市场信息不对称等问题,让养殖户们倍感压力。实践团成员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需要政策支持,更需要年轻人的智慧与创新。
二、实践赋能:用知识为乡村产业注入活力
面对香山村黄牛养殖产业的困境,实践团成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结合所学知识,为刘场长出谋划策。提出了品牌推广、电商销售等创新思路,并通过现场录制视频素材、进行直播宣传等方式,为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打开了一扇通往外界的窗口。
实践团成员们利用新媒体平台,向外界展示了黄牛养殖的真实场景,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虽然没有直接带货,但他们的镜头让更多人了解到了香山村的黄牛养殖故事,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下最真实的图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实践团成员们深刻体会到新媒体的强大影响力,也看到了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无限可能。他们用实际行动证明,高校学子能够为乡村产业注入新的活力。

三、长效合作:开启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三下乡”实践活动,不仅是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积极响应,更是高校与地方紧密合作的生动实践。实践团成员们在香山村的调研中,深刻认识到乡村振兴需要高校与地方的紧密合作,需要持续的技术支持与智力支持。
未来,学校将持续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为香山村的发展提供持续的动力。实践团成员们相信,通过高校与地方的携手合作,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在夕阳的余晖中,师生们与村民依依惜别,约定明年再次相聚。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简单的走访调研,更是一次校地共建的生动实践,开启了乡村振兴的长效合作新篇章。
通过这次“三下乡”实践活动,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大学的学子们不仅为香山村的黄牛养殖产业带来了新的希望,也为自己未来的成长与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这是一次青春与乡村振兴的双向奔赴,也是一次高校与地方携手共进的生动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