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青语传薪火 知行践初心丨南通理工学院学子赴三丰村:青春力量助振兴,实践课堂显担当

发布时间:2025-07-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向光拾级队” 志愿服务队通过 “移动小课堂” 基层宣讲、“对话新时代” 主题沙龙、“云端微宣讲” 新媒体传播等丰富形式,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让青年担当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

移动小课堂,政策宣讲入民心。

“大爷您看,这是三丰村去年的蔬菜大棚,今年用上了智能温控系统,产量翻了一番呢!” 在三丰村文化广场的树荫下,队员曹舒齐手持对比照片,向围坐的村民们讲解乡村振兴政策带来的实效。实践队创新采用 “故事 + 案例” 的宣讲模式,将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 “自找苦吃” 的嘱托融入三丰村发展故事中 —— 从传统农田到有机蔬菜基地的转型,从泥泞小路到光伏路灯的蜕变,一个个鲜活案例让村民们直观感受乡村振兴的丰硕成果。在田间地头的 “情景短剧” 环节,队员们化身 “政策讲解员”,用方言演绎 “农村电商助农”“垃圾分类护环境” 等生活场景,让 “产业兴旺、生态宜居” 等政策要点变得通俗易懂。“原来村里的变化藏着这么多学问,俺们也能为振兴出份力!” 村民王大叔听完宣讲后,主动询问参与村庄环境整治的报名方式。而在三丰村小学的 “理论手抄报工作坊” 里,队员们引导孩子们以 “美丽乡村” 为主题创作绘画,五年级学生小林在作品中画下 “会发光的公路”:“大哥哥说,以后我们村会有更多科技,我要好好学习,将来设计智能交通工具!”

对话新时代,共绘振兴新蓝图。“大学生能帮俺们把葡萄卖到更远的地方吗?”“村里的老手艺能变成网红产品不?” 在三丰村村委会会议室的主题沙龙上,村民代表们抛出的问题直击发展痛点。实践队与村民代表、青少年代表围坐一堂,开展 “跨代际对话”:村民们分享祖辈耕耘的故事,青少年畅谈对乡村未来的想象,大学生则结合专业知识提出“电商直播助农”“乡村旅游文创设计”等方案。

活动中特别设置的 “时光胶囊” 环节温情满满 ——72 岁的老党员李爷爷写下 “希望村里的学校能有科技馆”,队员麻诗妮承诺 “明年带着无人机来教大家植保技术”,这些承载着期待的纸条将由村委会封存,约定明年暑期共同开启。“以前觉得乡村振兴是大道理,现在发现就是你一言我一语凑出来的好点子。” 参与沙龙的村民们纷纷表示,这场对话让每个人都成了乡村建设的 “主人翁”。

云端微宣讲,青春声音传四方。队员们用镜头记录下智能温室里的藤蔓攀爬、文化墙上的彩绘创作、村民与大学生共商发展的热烈场景,视频中穿插习近平总书记 “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的寄语,在抖音、微信视频号发布。

此外,实践队制作的图文推文,通过 新旧对比照片展现三丰村十年变迁:昔日坑洼的村道如今铺就柏油,闲置的旧校舍改造成乡村书屋,传统农具陈列馆成了研学打卡地。推文中 “青年说” 板块里,队员江越写道:“乡村振兴不是一句口号,是我们蹲在田埂上数过的稻穗,是帮大娘直播时记下的每一个订单地址。” 这些充满真情实感的内容,吸引了多所高校学子留言 “想加入乡村实践队”。

此次实践活动是南通理工学院 “红脉传承・实践育人” 工程的生动实践,6 名队员用脚步丈量乡村土地,用智慧服务村民需求,在 8 天时间里完成 12 场宣讲、3 次主题沙龙、5 条短视频创作,形成 2 万字的乡村发展建议报告。正如带队老师姚志颖所说:“当大学生的书本知识遇上乡村的真实需求,碰撞出的不仅是解决问题的方案,更是青年与土地的深厚联结。”

据悉,“向光拾级队” 将持续跟踪三丰村发展,计划秋季学期开展 “云端结对” 活动,通过线上指导帮助村民运营电商平台,让青春力量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作者:曹舒齐 来源:暑期社会实践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青语传薪火 知行践初心丨南通理工学院学子赴三丰村:青春力量助振兴,实践课堂显担当
  • 智影未来:探秘放射诊疗新纪元
  • 智影未来:探秘放射诊疗新纪元
  • 7月7日下午,“影像新声代,研学科普进行时”实践团积极响应国家“互联网+医疗健康”战略部署及江苏省深化医改政策要求,走进苏州大学
  • 07-17
  • ACE 实践队 “三下乡”开展逻辑编程课程为中学生筑牢数字探索基石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