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的重要指示精神,近日,长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青同行石榴情·筑梦两路砺青春”暑期社会实践队在郗波、郎亮明、张美莎三位教师带领下,赴青海省西宁市青藏公路文化体验馆开展实践调研,溯源青藏公路建设史,感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顽强拼搏、甘当路石,军民一家、民族团结”的“两路”精神内核。
图为实践队在青藏公路零公里起点标志前合影
实践队首站抵达西宁市中心广场北广场的“青藏公路零公里起点”标志处。这座红色地标矗立于1954年青藏公路通车仪式原址,象征这条“生命线”的精神原点。队员们通过触摸纪念碑基座上镌刻的筑路年代与里程数据,重温70年前慕生忠将军率军民在“生命禁区”以血肉之躯开凿天路的壮举。带队老师在现场动情表示:“零公里不仅是地理坐标,更是精神坐标,从这里出发的每一公里都凝结着民族团结的力量!”
图为实践队带队老师为学生讲解相关内容
一大批无私奉献的革命先驱,以他们缺氧不缺精神、海拔高斗志更高的精神,在海拔4000米以上的“生命禁区”,以血肉之躯对抗恶劣的自然环境,用简陋工具叩响大地的层层坚冰,硬生生地在世界屋脊上凿出了一条希望之路。“两路”仿若一条熠熠生辉的金色纽带,一头牵着祖国繁荣的腹地,一头连着高原奋进的家园,源源不断地为这片土地输送着生机与活力,在推动高原发展、促进民族团结、捍卫祖国领土等方面都立下了不可磨灭的赫赫战功。实践队队员在交流中谈到:“站在纪念碑前,我真切感受到‘两路’精神不是抽象的口号,而是由无数建设者用热血和汗水铸就的精神高地,这激励着我们青年学子勇担时代使命。”
图为实践队队员合影
“青藏公路的每一粒砂石都在诉说团结的力量!”实践队员在实践手记中写道。本次调研通过沉浸式参观历史场景,彰显了新时代青年对红色精神的创造性转化。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长安大学学子将以“两路”精神为炬,在陕青协作的征程中继续书写民族团结的青春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