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意筹备:精心准备暖意浓
清晨的薄雾尚未散去,由15名建工学院的大三学生组成的安工大暖夕小队已在校园集合。队员们仔细清点物资:易咀嚼的香蕉等水果整齐装入果篮,翠绿的吊兰叶片挂着晶莹水珠,崭新的清洁工具分类装箱。“每件物品都要体现对长者的尊重,”团队负责人指着精心设计的服务手册说,“我们连抹布都精心挑选,确保不留水渍。鲜红的横幅在晨光中展开,”安徽工业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安工大暖夕小队“的金色字样格外醒目。一位女生轻轻调整绿植位置:“这盆能净化空气,放在爷爷奶奶卧室最合适。”

图为老年公寓工作人员向志愿者讲解清洁区域要点。陈相丞供图
躬身劳动:汗水晶莹见真情
午后阳光炽烈,队员们抵达公寓立即投入工作。在工作人员指导下,三个小组默契配合:
深度清洁组六名同学承包高空作业,两人一组搭成人梯,细致擦拭吊灯和顶窗。阳光透过洁净玻璃,在刚拖过的地砖上投射出斑斓光斑;家具护理组五名同学搭配作业,用不同颜色抹布分区清洁。一名队员半跪着擦拭床底:“这里最容易积灰,要保证爷爷奶奶呼吸健康”;环境美化组穿梭于公共区域,将绿植摆放在阳光充足的窗台,同时整理书架报刊。“这本杂志爷爷常看,要放在顺手位置”一名队员轻声提醒。
三人清洁单元配合尤为默契:高个子男生踮脚清洁壁柜顶层,女生蹲身擦拭床头柜抽屉导轨,另一男生俯身检修床脚螺丝。“这些细节最影响使用安全,”队员擦拭着桌角防撞条解释,“特别是行动不便的长者。”闷热的房间里,汗水浸透红色志愿服。

图为三名志愿者协作清洁老人居室家具。许乐供图
活动室地砖清洁成为焦点任务。三名男生组成“拖地流水线”:一人用刮水器清除顽固污渍,两人紧随其后进行两遍湿拖。“地砖要擦到反光的程度才合格”经过多次换水清洗,瓷砖终于光可鉴人,倒映着窗外摇曳的树影。

图为志愿者进行房间地面深度清洁。鲁紫玄供图
银龄回响:老幼温情暖心房
清洁过程中,几位老人坐在大厅外观望。当队员擦拭长椅扶手时,白发奶奶轻轻按住志愿者的手:“孩子,来歇一会吧。”随即递来洗净的葡萄。队员蹲在老人膝前聊天,老人抚着他汗湿的肩头:“我孙子也在外地读书,看见你们就像看见他。”公寓负责人感慨:“这些孩子心特别细,连卫生间防滑垫都掀起来清洁背面。张阿姨今早还念叨,说干净得舍不得下脚走路。”
旗帜飘扬:回信精神润心田
梧桐树荫下,队员们展开鲜红旗帜,共读习近平总书记给志愿者的回信。“‘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的嘱托,正体现在志愿服务中中。”队长指着光洁的地面说,“这瓷砖映出的不仅是我们的倒影,更是青春应有的模样。”
离别前,团队将精心制作的“服务联络卡”交给管理员,承诺每月首个周五开展深度清洁。队长说道:“卡片设计成大字版,方便爷爷奶奶直接联系我们。”管理员紧握卡片连声道谢:“你们带来的不仅是清洁,更是生机!”
青春答卷:劳动闪耀信仰光
夕阳熔金,队员们集结在公寓门前。汗水结晶在发梢闪烁,蓝色志愿服点缀着点点水渍,青春脸庞却绽放着比晚霞更绚烂的光彩。十五双手共同展开横幅,实践感悟在晚风中传递:在俯身擦拭窗框时,读懂“为人民服务”的千钧分量;在接力清洗拖把时,感受团队协作的磅礴伟力;在修复摇晃桌椅时,体悟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老人慈祥目光中,收获无私奉献的精神富矿。
“让每块玻璃都成为阳光的通道,让每寸地砖都映照青春担当!”誓言声中,快门定格这温暖瞬间。

图为全体志愿者展示实践队旗帜合影。李娜供图
温暖延续:银龄守护进行时
“我们将把清洁车变成‘流动服务站',”队员展示设计草图,“增加工具隔层放置血压仪、老花镜等对老人有帮助的物品。”公寓露台已预留花箱位置,下次来访时将栽种耐寒花卉,让温暖跨越四季。
这支年轻队伍正用实际行动诠释:青春最厚重的底色,是俯身为民时沾上的尘土;青春最动人的光芒,是汗水浸润过的赤子之心。扫帚划过地面的沙沙声,将成为这个夏天最清亮的青春注脚。
(通讯员周鑫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