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艺学子“艺”起冲:创意赋能翁源茶产业,青春助力乡村振兴在 2025 年 7 月的炎炎烈日下,广东青年大学生响应“百千万工程”号召,怀揣着对乡村振兴的热忱投身实践。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外语外贸学院“艺”起冲实践队的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 “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的殷切嘱托,再次踏上韶关市翁源县坝仔镇的土地,开展暑期助农实践活动。他们将课堂知识搬到茶山之间,让创意灵感融入乡土气息,以青春热血为“百千万工程”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的青年动能。
此次实践中,队员们走进广东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翁源县“百千万工程”人大代表创业示范点——珠江源茶业基地。当地茶产业以产业基地为根基,坚持自产自销模式,同时积极拓展茶旅融合、研学体验等多元业态,巧妙融入民宿经营元素,蹚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路子。实践队员们精准捕捉这一产业特色,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创新运用短视频创作、手绘logo设计、小程序运营等创意手段,与当地“茶文旅”产业深度融合、精准赋能。通过构建“线上引流扩影响、线下体验聚人气、产业共富促发展”的帮扶闭环,不仅让当地茶产业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更持续为坝仔镇茶产业升级转型和农户增收致富输送着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书写着青年学子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篇章。

图为乡村茶产业企业代表与实践队合影。
回味茶香:百年茗韵溯源长韶关翁源的茶香,飘了近百年。清末民初,这片土地上便孕育出璀璨的茶业传奇。近日,珠江源茶厂创始人程伦安与“百千万工程” 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程伟鑫,向实践队细细讲述了这段跨越世纪的茶业故事。
祖籍翁源的茶叶商人池秉德,从一名普通制茶师起步,凭借一手精湛的制茶技艺,将乌龙茶远销南洋。1933年,他带着精心制作的茶叶亮相芝加哥世博会,摘得奖章,成为中国近代茶叶复兴的先行者。这枚象征荣耀的奖章,如今已化作连绵起伏的茶山,滋养着翁源茶业的新生命。
传承先辈精神,续写茶业新篇。以珠江源茶业为代表的当地茶企,始终秉持池秉德的匠心与开拓精神。乘着乡村振兴的东风,他们不仅持续扩大茶山规模,更创新探索“种植+加工+研学+文旅”的现代化经营模式,让传统茶业焕发新生机。同时,茶企积极延续先辈“茶业出海”的愿景,通过品质提升与品牌建设,让翁源茶香飘向更广阔的市场。
在产业发展中,茶企始终不忘反哺乡邻,带动周边200余户农户增收致富,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新时代茶业人的社会责任,让百年茗韵在助力共同富裕的道路上愈发醇厚悠长。

图为广东省“十佳最美农安卫士”程伦安跟实践队员讲述翁源茶香故事。

图为程伟鑫带领实践队参观走访茶山。
匠心传承:一芽一叶一脉香 “炒青温度要控制在 220℃左右,手心离锅底一寸感受热度。” 在制茶工坊里,“百千万工程”千名农村职业经理人程伟鑫正手把手指导着前来研学的孩子们。这一幕,恰是翁源茶业人坚守手工制茶技艺、传承先辈匠心的生动写照。
翁源手工制茶技艺,承载着百年茶业的基因密码。从采摘鲜叶严守“两叶一芯”的标准,到杀青时手腕运转的精准巧劲,再到揉捻、烘焙中对火候与力道的极致把控,每一道工序都延续着先辈池秉德时代的精湛手艺。如今,当地茶企,不仅将这门技艺融入日常生产,更主动扛起文化传承的责任,常态化开展公益性研学活动,每年接待多所中小学的研学班级。孩子们在茶农的指导下采青、制茶,在汗水中体会“一茶一叶皆辛苦”的深意,在茶香中触摸传统文化的温度。
实践队的队员们也沉浸式参与了这场手艺传承的实践。他们亲眼见证了手工制茶的精妙,更深刻理解了这项技艺背后的文化内涵。队员们以此次体验为素材,策划拍摄“非遗 + 茶韵”系列短视频,用青春镜头记录杀青时的袅袅青烟、揉捻时的专注力道、烘焙时的四溢香气,让这门承载着百年智慧的手艺通过屏幕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从生产车间到研学课堂,翁源茶业人用坚守与创新,让手工制茶技艺既成为支撑产业发展的“压舱石”,也化作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 “活教材”,让千年茶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勃勃生机,始终飘荡着文化传承的悠长韵味。
图为实践队队员与研学小朋友采茶。
图为珠江源茶业程伟鑫指导研学小朋友手工制茶。
创意赋能:多维助力品牌出圈韶茶溢彩,艺起新程。面对韶关市坝仔镇当地茶企“提升品牌表达力”的需求,“艺”起冲实践队精准发力,以多元创意手段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品牌赋能体系,为翁源茶业品牌出圈注入强劲动力。
翁源茶的品质根基,深扎在这片独特的土地上。当地茶基地依托高锌土壤建立,这份自然馈赠赋予茶叶清甜口感,叠加少雨气候带来的浓郁香气与成本优势,以及“零咖啡因、高氨基酸与锌”的健康价值,让翁源茶从源头上便具备了出众的市场竞争力。而这份竞争力的释放,离不开基础设施的坚实支撑。曾经制约发展的交通瓶颈,通过“企业垫资 + 政府主导”的共建模式得以突破,并被纳入“美丽乡村”建设整体规划,为茶产业铺就了畅通的发展之路。
实践队员们立足这一发展基础,紧扣翁源茶的核心优势,展开了全链条的品牌赋能行动。他们扛起摄像机穿梭于茶园,用镜头捕捉茶叶的优质品相;发挥设计专长手绘“茶香民宿”门牌、设计茶园路牌与打卡标识,让茶文旅场景更具辨识度;深度优化企业微平台运营,升级凡科小程序,打通线上展示、预订与销售的闭环链路;同时通过短视频创作与社交媒体传播,让翁源茶的特色魅力触达更广阔的市场。
在推广过程中,队员们既突出高锌土壤赋予的清甜口感与健康价值,也主动衔接“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布局,将茶园风光与乡村风貌、制茶技艺与民俗文化融入宣传内容,让品牌推广成为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的窗口。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当地茶业产品开展拍摄工作场景。

图为“珠江源”茶产品拍摄图。

图为实践队员为基地茶香民宿手绘门牌。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当地茶业基地设计品牌logo。

图为实践队队员为当地茶旅民宿升级凡科小程序。
长效合作:青春与乡土的双向奔赴“艺”起冲实践队的翁源之行,既是响应国家乡村振兴号召的具体行动,更是青年学生扎根基层、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从用创意为翁源茶业赋能,到助力“美丽乡村”建设焕发新彩,队员们用实干证明,乡村振兴从不是暑期七日的短暂热忱,而是一场需要久久为功的双向奔赴,乡土为青春成长提供了广阔舞台,青春力量则为乡村发展注入了持续动能。
展望未来“艺”起冲实践队将延续这份与翁源的深厚联结,以此次实践为起点,建立长效合作机制,持续跟踪当地茶产业的品牌建设需求,深化短视频宣传、文创设计等赋能手段,结合当地产业特色,探索更多青春助力的新路径。通过一届届队员的接力实践,让创意赋能的种子在乡土扎根生长,为推动农业现代化、激活乡村经济活力、绘就共同富裕画卷,持续贡献青年智慧与力量,让青春之花在乡村振兴的沃土上绽放得更加绚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