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夏日的馈赠:兴化戴窑镇乐吾实验学校支教记》

发布时间:2025-07-14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暑假的阳光洒在兴化市戴窑镇的水乡阡陌间,将乐吾实验学校的红砖校舍映照得格外温暖。这段为期一个月的支教经历,不仅让我将知识传递给水乡的孩子们,更让我收获了成长、感动与对乡村教育的深刻理解。

一、初识乐吾:水乡教育的坚守
乐吾实验学校坐落在戴窑镇东部的村落间,四周是纵横交错的河道和整齐的农田。作为一所典型的乡村学校,这里承载着周边十几个村庄孩子的教育希望。初到学校时,王校长带我参观校园,指着略显陈旧的教室说:"我们学校虽然条件有限,但老师们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我负责五年级的语文和英语教学。第一天上课就遇到了挑战——孩子们的英语基础普遍薄弱,带着浓重的方言口音。课后,我坐在教师办公室,听着窗外稻田里的蛙鸣,开始重新思考教学方法。我意识到,在这里教学不能照搬城市模式,必须找到适合乡村孩子的路径。

二、因地制宜:水乡特色的教学创新
在戴窑镇的日子里,我尝试将课程内容与水乡生活相结合。语文课上,我们以当地渔民生活为素材练习写作;英语课上,我们用河里的鱼虾、田间的作物来学习单词。孩子们对这些熟悉的内容表现出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日渐活跃。

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教《水乡歌》这篇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回家采访长辈关于戴窑镇的历史故事。第二天,学生们带来了许多珍贵的口述历史:运河往事、窑厂兴衰、龙舟赛事...我们将这些内容整理成册,成为独特的校本教材。这种教学方式不仅提高了学习兴趣,更让孩子们重新认识了自己的家乡。

三、心灵对话:超越课堂的感动
支教期间,最触动我的是孩子们纯真的心灵。每天清晨,总会有学生在我的办公桌上放几朵野花或一把新鲜的莲蓬;下雨天,孩子们会争相为我撑伞。这些细微的关怀,让我感受到水乡人的淳朴与温暖。

特别难忘的是小芳同学,她每天要划着小船穿过两条河来上学。有一次突降暴雨,我以为她不会来了,却看到她浑身湿透地出现在教室门口。"老师,我答应过要背完这篇课文。"她的话让我热泪盈眶。这样的坚持,在戴窑镇的孩子们身上并不少见。

四、离别与期许:乡村教育的未来
离别那天,孩子们用河边的芦苇编织了小船送给我,上面写着"老师常回来"。站在校门口回望,我看到教学楼墙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标语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这次支教让我深刻认识到,像戴窑镇这样的乡村学校,需要的不仅是物质支持,更需要教育理念的创新和师资的持续投入。乐吾实验学校的老师们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正是乡村教育最坚实的基石。

这个夏天,戴窑镇的河水、稻香和孩子们的笑脸,都将成为我记忆中最珍贵的画面。而我也暗下决心,要将支教之路继续走下去,为乡村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因为我知道,在乐吾实验学校的教室里,永远有一群孩子在等待着,等待着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
作者:孙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两癌筛查送春风 ,三代妇幼写篇章
  • 巢湖学院“健防救援”教育关爱服务团赴涡阳开展防艾防结健康宣教活动
  • 寻访忻口战役遗址,传承民族团结精神
  • 忆峥嵘岁月  传铿锵火种 ——河南科技大学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走进“中共洛阳组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