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华科大集成青年赴湖南耒阳开展科技支教

发布时间:2025-07-1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7月8日,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赴湖南耒阳科技支教实践队正式启程。此次实践以 “芯火传薪筑梦‘童’行,青春助力‘湘’村振兴” 为主题,旨在助力正源学校的少年拓宽视野,点燃科学梦想,为 “湘” 村振兴注入青春动能。

  当日下午,实践队抵达正源学校后,受到校长罗湘云、副校长周济龙等学校领导的热情接待,实践队成员一起参观了校园,深入了解了学校的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及学生的学习生活需求,进一步优化了实践工作安排。带队老师刘文乐与正源学校校领导就实践目的、课程安排等内容进行深入沟通,明确了以“精神浸润+科技启蒙+成长助航”为主线的实践路径,确保支教活动贴合学校需求与学生发展实际。

  7月9日起,实践队成员分赴中学部各班开展授课活动。

精神浸润:涵养家国情怀,汲取奋进力量

  实践队员聚焦国家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通过讲述科学家的故事,引导同学们学习科学家精神,厚植家国情怀,坚定强国信念,汲取前进力量。李伟翔、沈珈伊等人分享了华科大集成电路学院杰出院友、 “龙芯之母” 黄令仪的感人事迹,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老一辈科研工作者的拳拳爱国情、铮铮强国志、笃笃报国行。2025年“黄群班”入围创建班级、集卓2301班团支部书记庹宇讲述了时代楷模黄群的英雄事迹,分享了班级同学凝心聚力争创荣誉班级的感受和体会。

  图为实践队员庹宇为学生讲述黄群英雄的事迹。夏一川 供图

科技启蒙:走近学术前沿、探索科学奥秘

  实践队为同学们带来了科普教学,一起走进奇妙的科技世界。夏一川、余伟涵、龙海彬、黄博汇从第一块集成电路讲起,细数我国芯片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艰辛历程。彭延锦、陈鸿毅以生活中常见的声音、图像为例,向同学们形象地解释了模拟信号与数字信号的区别。带队老师刘文乐通过生动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向同学们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前沿学术成果,带领同学们走近大学、走近学术、走近学科。队员们结合实例讲解AI基本原理,通过AI技术将学生照片与理想大学场景融合,生成个性化毕业效果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将科技与学生成长愿景结合起来,既普及前沿知识,又强化学业目标。实践队还开展电学与电磁学实验教学,让学生们亲手操作仪器,培养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弥补乡村学校实验教学短板,多名学生表示“希望多举办一些这样的科普课”。

  图为学生分组进行电学实验操作。夏一川 供图

成长助航:答疑解惑支招,助力学子成长

  实践队员们结合自身经历和专业特长,在学习规划与方法指导等方面为同学们提供了有益帮助。他们围绕学习规划、应试技巧、大学生活等话题答疑解惑,聚焦学生的学习痛点,详细解答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的学习方法,传授作文写作技巧。周颖晔以 “学习的奥秘” 为主题,设置 “学习困惑征集” 环节,帮同学们给出个性化建议。课间时分,实践队员们走进学生群体,在走廊、教室等场所与同学们亲切交流,了解学习困惑,分享大学生活趣事和学习经历,传授学习方法,激发乡村学子追求卓越的信心。

  图为实践队员周颖晔在教室为学生提供学习方法指导。夏一川 供图

  据悉,正源学校地处湖南耒阳,现有在校生1.5万人,农村学生占90%,留守儿童超1万人。此次科技支教活动把目光聚焦农村留守儿童,旨在搭建高校与中小学沟通的桥梁,推动高校资源向县域中小学下沉,努力推动“大中小”科普衔接、思政一体、育人协同。

  (通讯员 彭延锦 陈鸿毅)

作者:彭延锦 来源:华中科技大学集成电路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巢湖学院“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指尖塑微观,科普润心田
  • “药耘湘南”两地行 实地调查药用植物,知识科普助力传承
  • 油香融之匠心 共赴振兴之行
  • 油香融之匠心 共赴振兴之行
  • 2025年7月10日,湖南工商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惠耕沃野·链韧湘乡”乡村实践调研团奔赴衡南县,对当地知名油茶企业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
  • 07-13
  • “医路同行,急救护航—豫北医学院走进姚村小学”志愿活动
  • 跨校携手探非遗 匠心传承谱新篇 ——计算机工程学院学子携手苏州工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开展 非遗研
  • 长安大学暑期社会实践队探访大唐西市博物馆和陕西唐三彩艺术博物馆:寻踪承古韵,探艺新篇章
  • 三明学院资源与化工学院“河小禹”实践队赴中村乡开展闽江源生态保护实践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