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27日至29日,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心灵义工之心窗引路人”小组的十余名学子走出校园,走进宁波市中医院临床心理门诊、民康医院心理科门诊及心身科轻症病房,并参与民康医院荣军项目,开展了一场为期三天的社会实践与专题调研。他们用年轻而热忱的脚步,丈量着心理健康服务的现实图景,也在实践中探寻着“心灵引路人”的成长之路。
实践首日早晨8点,小组四人来到民康医院心身科轻症病房。在这里,成员们观看了心身科医生护士的晨会报告,随后跟随医生和护士观看查房流程。在过程中,小组成员体验到了轻症病房康复期患者的真实状态。成员们在医护人员指导下,尝试为病人提供陪伴与支持性交流,近距离观察物理治疗、团体活动等多元疗愈手段为病人带来的积极影响。跟随查房改变了学子们对于精神障碍病人的刻板印象,患者们即使为疾病所困扰,也仍表现出对生活的希望。在荣誉军人病房查房时,一位正书写回忆录的军人患者对学子们说起他曾经的光辉战绩,为学子们留下深刻的印象。轻症病房的实践让队员们对“康复”二字有了更具象、更温暖的认知。
实践三日中,部分小组成员走进了宁波市中医院心理科门诊进行实践学习。在临床心理门诊中,学生屏息凝神,近距离观察医生如何以专业与耐心织就一张张心灵安全网。从细致入微的初始访谈,到严谨规范的评估诊断,再到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理论照进现实的力量。一位小组成员提到,医生对于患者的关怀,其背后是深厚专业素养支撑的真诚共情——这是教科书无法直接传递的温度。
而另一部分小组成员,则来到了民康医院心理科门诊,与谢医生一起帮助需要心理服务的青少年。在12355青少年服务台旁,谢医生交代小组队员具体的求助来电处理及电话咨询的流程,包括录音、研判来电者情况(是否需要进行报警)、心理问题处理等,使队员对整个流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谢医生在面对青少年求助者时所展现出的耐心、敏锐判断力以及富有同理心的沟通方式,让学子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更加立体和真实的理解。这些真实的互动,让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投身心理健康事业的信念。
而在为期两天的荣军项目中,小组队员帮助工作人员为那些曾浴血奋战的老兵们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活动。清晨队员抵达活动现场,帮助工作人员细心布置场地,为老兵们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环境。活动伊始,主持人以饱含深情的话语拉开序幕,队员在会场一侧专注记录着每一个动人瞬间。这场精心设计的活动内容丰富而温暖:“火眼金睛”找不同游戏锻炼老人们的观察力,整齐划一的原地踏步活动舒展筋骨,“岁月留声”猜歌名环节唤起往昔记忆......每一个环节都兼顾趣味性与功能性,在欢声笑语中帮助老兵们训练视听能力。最令人动容的是活动尾声的荣誉授予仪式。当队员双手捧着荣誉证书,郑重地交到每位老兵手中时,他们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眼中闪烁着欣慰的光芒。荣军活动使小组成员们深深感受到,这不仅是在举办一场活动,更是在守护一段段鲜活的历史记忆,让为国奉献的荣光永远闪耀。
宁波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始终将培养具有社会责任感的心理学与师范人才作为育人目标。本次社会实践项目,正是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此次深入医疗一线的宝贵经历,使青年学子们跳脱书本框架,真切触摸到心理健康服务的复杂肌理与人性温度。
当年轻的心灵与需要抚慰的心灵相遇,引路的微光便已悄然点亮。宁大教师教育学院学子用脚步丈量责任,以调研启迪思考,这场知行合一的实践之旅,不仅为他们的专业成长注入坚实力量,也为社会心理健康事业播下了生生不息的希望火种——未来可期的“心窗引路人”,正从这一刻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