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边饮犊识农勤,产业振兴气象新。"7月3日,西华大学"赤壤筠心"实践团队十名成员走进四川省宜宾市筠连县黄牛养殖基地,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同学们走出书本,深入牛舍,通过实地走访、深度访谈等方式,全面考察当地黄牛产业发展现状,探索乡村振兴背后的“牛”劲力量。
在进入牧场前,团队成员首先感受到了现代养殖的规范,经历了一场特殊的"净化仪式"。消毒室内,高压雾化系统喷出细密的消毒雾,团队成员需要在指定区域停留30秒,确保消毒剂均匀覆盖全身。养殖场技术负责人介绍说:“我们使用的消毒剂,能有效杀灭常见病原微生物,这是保障生物安全的第一道防线。"这种看似简单却至关重要的消毒程序,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现代养殖业对生物安全的严格把控。
在筠连县五凤村牧场内,团队成员专访了村党支部赵杨权书记。赵杨权书记详细介绍了当地的产业化发展模式,重点讲解了标准化养殖场建设、饲草料配给、疫病防控等关键环节。同学们深入了解到黄牛产业对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贡献。调研过程中,团队成员实地观察了现代化养殖设施,见证了雾化消毒、环境调控等技术的实际应用
在养殖区,一位养殖户正专注地照料牛群打扫卫生,小牛犊们嚼着草料顺从地回到牛棚,阳光透过棚舍洒在她朴实的笑脸上,勾勒出一幅生动的现代农业从业者剪影。
西华大学"赤壤筠心"团队计划通过撰写调研报告、举办成果分享会等形式,为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供青年智慧。团队成员将把实践收获转化为服务乡村振兴的实际行动,在广袤田野上书写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