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族小学,探寻土家语与摆手舞传承之始 6月27日,“百福非遗传承保护调研实践队”踏入百福司镇民族小学。在这里,实践队队员们与土家语特聘教师储永明、摆手舞教学老师彭金兰展开深入交流。储永明老师指出,土家语因语言氛围缺失且无文字体系,对外传播困难重重,同时学习与传播士家语缺乏资金和政策支持,但本民族传承士家语的需求迫切。交流间,储老师还向队员们传授了几句土家语。
图1采访储永明老师
随后,实践队与彭金兰老师交流。彭老师介绍,自1990年摆手舞进入百福司镇,便得到镇上大力扶持,传承人积极将摆手舞文化向外传播,使其发展态势良好。期间,校园里优秀小鼓手展示了精湛打鼓技巧,部分同学也呈现了摆手舞片段。
探访舍米湖村,聆听摆手舞历史脉络 6月29日上午,实践队来到舍米湖村。县级非遗传承人彭成兵先生带领队员参观摆手堂与舍米湖民族文化中心,为大家讲述摆手舞曲折的发展历程。彭先生表示,舍米湖村村民大多熟稔摆手舞,相聚时常共舞,场面热闹非凡。
图2采访彭成兵先生
对话村委书记,了解摆手舞发展新貌 6月30日,实践队有幸采访舍米湖村委书记彭南清。彭书记介绍了国家发掘并支持摆手舞发展的历程,其间摆手舞虽历经波折,但如今已步入良好发展轨道。书记还阐释了大埋王于無的主日家和出广对捏王無的保护支持政策。目前,摆手舞传播范围不断扩大,备受关注。舍米湖村正全力推动摆手舞传承发展,彭书记简要勾勒了未来摆手舞传承发展的目标,力求让这一文化瑰宝代代相传、愈发兴盛。
图3调研团队与彭南清书记合照
此次调研活动,实践队深入了解百福司非遗传承情况,队员们收获独特难忘的经历。有志愿者称,此次是首次深度接触土家族文化根源,土家族文化的深厚底蕴令人震撼,日后将持续探索土家族文化。非遗文化是民族记忆的鲜活载体,此次“百福非遗传承保护调研实践队”的探寻之旅不仅是对土家语、摆手舞等珍贵文化遗产的一次深度挖掘,更是一次文化传承精神的接力。在时代浪潮中,愿更多人投身非遗保护,让土家族文化在内的诸多瑰宝持续绽放光彩,续写民族文化的绚丽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