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红色记忆,传承革命文化
一、摘要
本文聚焦靖江市“东线第一帆”红色文化传承,以渡江战役为背景展开调研。靖江市作为渡江战役东线起点,在1949年动员大量民船与船工,助力28万大军渡江,彰显军民鱼水深情。文中回顾靖江在战役中的战略地位、支前壮举及军民融合,阐述其在红色文化传承方面的成果,如实体化建设有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等特色项目,活态化传承通过“红色故事会”等创新活动,产业化发展探索出“红色+生态”旅游等模式。同时总结出三维融合保护、代际传承创新及区域协同发展等经验,提出深化史料挖掘、强化科技赋能等发展建议,旨在推动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让渡江精神持续指引前行之路 。
二、历史回眸:靖江人民的渡江壮歌
战略枢纽的使命担当
靖江市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其在解放战争时期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锁钥之地”。它与江阴要塞隔江相望,实地考察得知,靖江段江面宽度仅1500米,是长江下游最窄的地方,这种天然的地理优势,让它成为了渡江作战的绝佳选择。在如今的靖江市沿江区域,依然能看到当年为渡江战役所修筑的简易码头遗址,这些遗址虽然历经岁月的侵蚀,但依然见证着当年这里作为战略要地的重要地位。
军民融合的红色密码
在季市镇走访时,我们有幸发现了当地至今保留着的“渡江借据”。这些泛黄的借据,纸张虽已脆弱,但上面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它们是当年军民鱼水情的有力见证,印证了“最后一把米当军粮,最后一尺布做军装”的无私奉献精神。当时,靖江百姓为了让部队能够安心驻扎、养精蓄锐,纷纷腾出自己的房屋。据统计,战役期间靖江百姓共腾出13.6万间房屋供部队驻扎,一时间,靖江市形成了“村村是军营,户户是兵站”的特殊景象。在孤山镇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们不仅将房屋让给战士们居住,还自发组织起来,为战士们洗衣做饭、照顾伤员,军民之间亲如一家。
三、实践考察:红色记忆的当代传承
实体化建设成果
东线第一帆纪念公园:这座占地3.4万平方米的纪念公园,是靖江市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地标。园内设置的“千帆竞渡”主题雕塑群,栩栩如生地展现了当年渡江战役中千帆竞发的壮观场景,每一尊雕塑都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英勇无畏的历史;渡江战役亲历者手印墙更是令人动容,一个个手印承载着先辈们的奋斗与牺牲,许多游客来到这里,都会怀着崇敬的心情,轻轻触摸这些手印,感受历史的温度。
革命斗争史纪念馆:该纪念馆积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通过AR技术生动地还原了渡江场景。当游客戴上AR设备,仿佛置身于当年的战场,能清晰地看到战士们奋勇冲锋、船工们奋力划船的画面,身临其境之感油然而生。据统计,该纪念馆年接待参观者超15万人次,成为了人们了解靖江革命历史的重要窗口。
青少年红色研学体系:靖江市精心开发了“重走渡江路”等12个实践课程,覆盖了全市42所中小学。在一次“重走渡江路”的研学活动中,学生们穿上仿制的军装,沿着当年解放军渡江的路线徒步行走,亲身体验当年的艰辛。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意志,更深刻地理解了革命精神的内涵。
数字记忆工程:靖江市建成了3D数字纪念馆,通过数字化技术,将革命纪念馆的展品和历史场景完整地呈现在网络平台上,让更多人可以足不出户就能参观学习。同时,还完成了42位老战士口述史采集,这些珍贵的口述资料,为后人研究渡江战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四、经验启示:革命文化的传承密码
三维融合保护模式
靖江市构建了“物质遗存保护+非物质文化传承+数字技术赋能”的立体保护体系。在物质遗存保护方面,对12处革命遗址进行了精心修缮,如对当年的渡江指挥部旧址进行了全面修复,还原了当年的办公场景;在非物质文化传承方面,复排了《支前歌谣》等民间艺术,这些歌谣在当地的文化活动中经常上演,让人们在歌声中感受那段历史;在数字技术赋能方面,利用3D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对革命遗址和历史场景进行数字化保存和展示,让更多人能够便捷地了解和感受红色文化。
代际传承机制创新
靖江市建立了“银发讲师团+青年志愿者+红领巾讲解员”的梯队传承队伍。银发讲师团由经验丰富的老兵和专家组成,他们用亲身经历讲述历史;青年志愿者则积极参与到红色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工作中,为游客提供讲解服务;红领巾讲解员则是从中小学生中选拔培养,他们用稚嫩的声音传递着红色精神。如今,靖江市“90后”专职讲解员占比达65%,这些年轻的讲解员充满活力和热情,为红色文化的传承注入了新的活力。
区域协同发展路径
靖江市与江阴、张家港等沿江城市共建“渡江战役纪念联盟”,通过整合各方资源,共同推出跨区域红色旅游线路。这条线路将各个城市的红色景点串联起来,为游客提供了更加丰富的红色旅游体验。据统计,年接待联合研学团队200余批次,促进了区域间红色文化的交流与合作。
五、发展建议:红色基因的时代焕新
深化史料挖掘
靖江市可筹建渡江战役口述史数据库,广泛收集参与渡江战役的老兵、船工及其后人的口述资料,以及相关的历史文献、照片、影像等资料,进行系统整理和归档,为后人研究渡江战役提供更为全面、详实的资料。
强化科技赋能
开发VR渡江体验项目,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让游客身临其境地感受渡江战役的激烈场景,增强红色文化的感染力和吸引力。同时,还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历史资料进行分析和挖掘,为红色文化的研究和传承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
优化产业布局
建设红色文化创意产业园,吸引更多的文化创意企业和人才入驻,开发更多具有创新性和市场竞争力的红色文化产品,推动红色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发展。
拓展传播渠道
打造新媒体传播矩阵,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发布红色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文章、图片等内容,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红色文化,扩大红色文化的影响力。
总结:
靖江市“东线第一帆”的红色文化传承实践,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红色文化的传承,既要坚守历史记忆的“根”,让后人铭记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奉献精神;也要培育创新发展的“魂”,结合时代特点和需求,不断探索红色文化传承的新方式、新路径。当渡江精神深深融入城市的血脉,红色基因便在新时代焕发出蓬勃的生机与活力,它将如同一座永恒的红色航标,指引着我们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程中,不畏艰难,破浪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黄晓钰 来源:泰州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寻找红色记忆,传承革命文化
- 本文聚焦靖江市“东线第一帆”红色文化传承,以渡江战役为背景展开调研。靖江市作为渡江战役东线起点,在1949年动员大量民船与船工,助
- 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