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俚曲,作为传统艺术中的瑰宝,脱胎于清代文学巨匠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它凭借鲜活的故事、通俗易懂的语言以及浓郁的民俗风情,在民间广为流传,深受大众喜爱。
2025年1月30日,曲阜师范大学“访齐都古韵,传非遗新声”社会实践队满怀热忱,踏入淄博淄川蒲松龄故居聊斋园,开启一场关于聊斋俚曲的深度研习之旅,深入探寻古齐都淄博深厚的文化底蕴。
图1 聊斋俚曲宣传栏
实践期间,队员们积极行动,拜访了数位聊斋俚曲传承人。在与传承人的交流中,队员们聆听了原汁原味的俚曲演唱。那婉转悠扬的曲调,或激昂或低回,每一个音符都仿佛带着岁月的温度,生动地演绎着聊斋故事。队员们还仔细询问了曲目的创作背景和历史渊源,了解到聊斋俚曲在发展过程中,融合了当地的方言、民歌、小调,是淄博地区民俗文化的集中体现。
图2 俚曲创作者蒲松龄
通过亲身感受,队员们真切领悟到聊斋俚曲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敏锐地察觉到在现代多元文化的冲击下,这一传统艺术形式面临着传承困境,进一步意识到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
图3 留存下来的俚曲集
此次实践活动成果丰硕,队员们不仅对聊斋俚曲有了全面且深入的认识,更在心底燃起了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瑰宝的熊熊烈火。展望未来,实践队成员们坚定表示,将持续深入探索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实际行动,为弘扬中华文化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让聊斋俚曲等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绽放新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