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社会实践报告

发布时间:2025-02-20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大学生行政服务中心社会实践报告

摘要

为深化对基层公共服务体系的认识,提升个人社会实践能力,本人于2025年2月5日至2025年2月12日,在杭州市钱塘区行政服务中心开展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通过参与人员疏导、窗口引导服务、政策咨询、业务流程优化等工作,深刻体会到行政服务在民生保障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认识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性。本次实践不仅增强了我的沟通协调能力,更培养了服务意识和责任感。

一、实践背景与目的

(一)背景

行政服务中心是政府服务群众的重要窗口,承担着行政审批、政策咨询、便民服务等职能。随着“放管服”改革的推进,其服务效率与质量直接影响群众对政府工作的满意度。大学生参与此类实践,既能了解政府运行机制,又能为公共服务注入青年力量。

(二)目的

1、了解基层行政服务的工作流程与模式;
2、提升个人沟通能力与团队协作能力;
3、将日常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
4、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

二、实践内容与过程

(一)岗前培训与岗位分配

实践初期,中心工作人员为实践团队开展了系统培训,内容包括:
政务服务规范:仪容仪表、文明用语、保密要求;
业务流程学习:市民卡办理、社保办理、不动产登记等高频事项的办理业务内容、办理流程以及办理窗口;
信息化系统操作:如“浙里办”APP的使用方法。
培训后,本人被分配至“导办帮办”工作取悦,主要负责引导群众填写表格、解答基础问题及辅助材料初审。

(二)具体工作内容

1、窗口服务与群众接待
日均接待群众50余人次,协助办理营业执照变更、社保卡补办等业务;
引导老年人使用自助终端机打印证明,解决其“数字鸿沟”问题;
记录群众反馈的疑难问题并转交专职人员处理。
2、参与“一件事一次办”改革试点
跟随工作人员梳理“开餐馆”“新生儿落户”等集成服务事项的办理环节;
通过模拟办理测试系统流畅度,提出3项优化建议(如增加材料清单二维码)。

(三)典型案例

案例1:某中老年人因识字不多办理困难,本人主动提供全程协助,并引导其主动与下一责任人衔接,努力解决老年人办事难问题。
案例2:协助外籍人士办理工作许可,协调翻译人员全程跟进,获得服务对象好评。

三、实践中的问题与反思

(一)面临的挑战

专业知识不足:对部门具体职能不熟悉,需频繁请教工作人员;
沟通技巧待提升:面对情绪焦虑的群众时,未能快速安抚其情绪;
工作强度适应期:连续站立服务导致身体疲劳,效率下降。

(二)解决措施

1、利用午休时间学习《行政许可法》《政务服务条例》等文件;
2、观察资深同事的沟通方式,总结“倾听-共情-解决”三步法;
3、调整作息时间,增加腿部放松训练。

四、实践收获与体会

(一)个人能力提升

1、沟通协调能力:学会用简明语言解释复杂流程;
2、应急处理能力:面对系统故障时,能迅速启动纸质备案流程;
3、数据分析能力:通过统计群众咨询热点,提出增设“医保专窗”建议并被采纳。

(二)对公共服务的新认知

1、深刻体会到“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含义;
2、认识到“互联网+政务”对提升效率的关键作用;
3、发现基层服务中仍存在信息壁垒(如部门间数据未完全共享)。

(三)思想转变

1、从“被动完成任务”到“主动思考优化方案”;
2、理解政府工作人员的不易,消除对“公务员清闲”的刻板印象。

五、建议与展望

(一)对行政服务中心的建议

1、增设“潮汐窗口”,根据人流量动态调整服务资源,对人流量多的窗口进行适当增设;
2、开发“智能预审”小程序,可提前预知等待时间,减少现场等待时间。

(二)对高校社会实践的建议

1、开设《公共服务实务》选修课,提前进行技能培训;
2、建立“实践导师库”,邀请一线工作者分享经验。

(三)个人未来规划

1、深入学习政务基础知识,争取投身于政务服务行业;
2、持续参与志愿服务,将实践精神融入长期发展。

结语

本次实践让我深刻认识到,政务服务不仅是政策的执行者,更是政府与群众的情感纽带。作为新时代大学生,我们应主动走出校园,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在服务中践行使命,为建设高效、透明的服务型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赵璐颖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中国式现代化视阈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实践报告
  • 赓续红色足迹,赋能文化传承——江苏师范大学学子赴山东枣庄开展红色旅游主题社会实践
  • 山东大学(威海)艺术学院吉呈轩非遗文创设计团队进行成果展示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