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张玉莲 杨千红 杨谨瑜 唐瑜锶 杨佳露)近日,广西师范大学“广西文脉传承队”开展以“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交)驱动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此次活动旨在通过实地调研,深入了解旅游活动对广西高校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的影响,进一步推动民族团结教育和文化传承。
2022年6月,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民委、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关于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的意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既是新时期旅游业发展的使命,也是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感的重要方式。广西作为多民族聚居地区,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和独特的旅游景观。近年来,广西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积极推动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显著成效。此次调研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旨在探索旅游活动如何在大学生群体中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团结。
本次调研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调研团队首先前往广西科技大学等多所高校,面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他们对广西民族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情况。随后,团队前往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针对大学生游客进行问卷调查。此外,团队还通过广西18所高校的QQ群和微信群线上发放问卷,扩大调研范围,确保样本的多样性和广泛性。
(图为团队成员前往广西高校开展实践活动)
(图为团队成员面向广西高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
(图为融水苗族自治县杆洞乡白鸟衣芦笙节)
(图为团队成员体验苗族文化)
通过此次调研,实践团队收集到了554份有效问卷和大量访谈材料。初步分析显示,旅游活动对增强大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积极作用。一方面,旅游地的文化展示和互动体验让大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到广西民族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高校内的民族文化教育也为学生提供了理论支持,两者相互促进。此外,调研还发现部分大学生对民族文化存在认知不足的情况,需要高校和政府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教育和旅游文化内涵建设。
此次调研活动不仅为广西旅游促进“三交”工作提供了实证支持,也为高校民族团结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通过旅游与教育的结合,可以更好地推动广西民族文化传承与发展,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