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师范大学边疆行知社会实践队的队员们,怀揣着对语言文化的热爱与责任,踏上了一段意义非凡的旅程。1月17日至18日,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入广西凭祥镇,对少数民族边疆地区的方言保护和普通话推广情况开展调研活动。
凭祥镇,这座与越南接壤的边境小镇,宛如一颗镶嵌在祖国南疆的明珠。这里的部分村落,如同一幅多彩的语言画卷,壮话、白话就似那缤纷的颜料。当社会实践队员们踏入村庄,迎接他们的主要是老人们和蔼的笑容和孩子们好奇的目光,而青壮年的身影不占多数。原来,为了追求更好的生活,村里的年轻人大多在其他城市工作。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和凭祥镇居民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陈思思 供图
在与村民的交流中,社会实践队员们打开了一扇了解当地语言文化的窗口。提到普通话,村民们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纷纷表示“普通话用处大,孩子们得多学”。普通话,这一全国通用的语言,为村民们打开了与外界沟通的大门。同时,由于凭祥镇独特的地理位置,村民们对越南语和英语也有着较高的认同度,越南语助力外贸,英语连接世界。而壮话和白话,这些承载着当地悠久历史和文化记忆的方言,却在时代的浪潮中逐渐变得不那么“熟悉”了。年轻一代因外出工作,远离了熟悉的方言环境,曾经熟悉熟练的乡音,如今在使用时也变得生疏起来。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和凭祥镇居民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陈思思 供图
社会实践队员们还了解到,当地政府为提升村民的语言素养,大力推广普通话。学校里,孩子们用普通话朗朗读书;村子里,普通话的培训活动如火如荼。然而,这也带来了一些变化,孩子们说方言的机会越来越少,曾经熟悉的乡音在他们口中渐渐淡去。
经过深入的走访和分析,实践队员们总结出了方言使用变少、普通话使用增多的背后因素:教育的普及让普通话成为孩子们学习的主要语言;青壮年的外出务工,改变了家庭和村落的语言生态;现代媒体的广泛传播,增强了普通话的影响力。
图为社会实践队员在和凭祥镇居民了解当地的生活情况。陈思思 供图
这次寒假社会实践,让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认识到,语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面临着诸多复杂的因素。如何在推广普通话的同时,保留住方言的独特韵味,提高青少年对方言的兴趣,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
但社会实践队员们并未停滞不前,他们坚定地表示,此次凭祥调研之行,让他们更加明确了肩负的责任。未来,他们将继续探索,用青春的力量,为方言保护和普通话推广贡献智慧,让普通话与方言在这片土地上和谐共生,共同绽放出绚丽的文化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