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探寻那些被时光珍藏的技艺与智慧,感受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2025年1月11日,聊城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行远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以“寻脉非遗,传承文化”为主题,前往聊城市东昌府区光岳楼附近调研不同年龄对非遗文化的了解程度,并请调研群众将美好的新年祝福写在葫芦上,最后走进葫芦博物馆,感受葫芦文化的深厚底蕴。
调研过程中,志愿者发现不同年龄段对非遗文化有着独特的见解。老一辈人对非遗文化充满了深情与眷恋,他们回忆起儿时的传统技艺,如葫芦雕刻,剪纸、刺绣、捏面人等,这些非遗不仅是生活的一部分,更是承载着家乡记忆与情感的文化符号。
图为对聊城市民进行调研采访 贾双丞供图
中年人则更多地从文化传承和教育的角度看待非遗,他们认为非遗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应该让孩子们从小接触,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图为对淄博市民进行调研采访 林桉屺供图
而年轻一代和孩子们,对非遗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当非遗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时,如用传统工艺制作的时尚饰品、文创产品,更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图为对聊城市青少年进行调研 刘成婧供图
志愿者将收集到的看法整理归纳后,便开始邀请市民进行葫芦祝福创作。市民们拿起画笔,在葫芦上写下了对新年的期许、对家人朋友的祝福,以及对非遗文化传承的美好愿景。“平安”“祝聊城非遗发展更加昌盛”。
图为聊城市民进行葫芦祝福创作 王浩伊供图
图为聊城市青少年进行葫芦祝福创作 郝蕊供图
图为志愿者收集的祝福与期望 林桉屺供图
随后,志愿者走进了葫芦博物馆。馆内琳琅满目的葫芦展品让大家大开眼界,从精美的葫芦雕刻到寓意吉祥的彩绘葫芦,每一件作品都诉说着葫芦文化的悠久历史。
图为服务队志愿者在福禄里葫芦博物馆观后大合影留念 王靖颖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