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传统泥塑重焕生机,非遗文化绽放新彩

发布时间:2025-01-23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2025年1月21日,为了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泥塑文化,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曲阜师范大学“华韵续章”实践队深入高密市,来到了聂家村进行实地考察。通过这次活动让实践队员近距离观察和感受泥塑文化的魅力,以传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一  泥塑魅力尽显,造型工艺皆精妙

       泥塑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拥有悠久的历史。其造型多为憨态可掬的老虎形象,色彩鲜艳夺目,以红、黄、绿等色调为主,表面绘制着精美的花纹图案。制作工序复杂,涵盖选泥、制坯、晾晒、上彩等多道精细环节,每一步都彰显着手工艺人的精湛技艺与匠心独运。

图为聂家村展览的泥塑
 

二 深入聂家村,开展非遗探寻之旅

      在聂家村的实践现场,各式各样的泥老虎有序陈列。大的泥老虎接近半尺之高,小的则小巧精致,仅有掌心大小。这些泥老虎不仅外形可爱讨喜,摇晃时还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响,仿佛在悠悠讲述着古老的民间故事,一瞬间就吸引了华韵续章实践队成员们的注意力。
 
      为了深入了解泥老虎的制作工艺,实践队成员们专心聆听当地非遗传承人的讲解,并仔细观摩现场制作演示。传承人的手法娴熟,只见他拿起一块泥巴,经过一番熟练的揉捏、塑形,老虎的雏形便迅速呈现,随后又精心地为其勾勒上色,片刻之间,一只色彩斑斓、栩栩如生的泥老虎便展现在众人眼前。成员们围在一旁,全神贯注地观看,并不时提出问题,传承人都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互动氛围热烈而浓厚。

图为泥塑制作过程
 

三   拆解泥塑传承困境,挖掘深层挑战

       然而,泥塑制作技艺的传承曾面临严峻挑战。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传统手工艺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泥老虎制作工艺的传承者数量日益减少。为了保护这一珍贵的非遗文化,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积极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在资金上大力扶持传承人,为其搭建广阔的展示平台,同时广泛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让泥塑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走进更多人的视野。
 
       华韵续章实践队的成员们在此次实践中,感受到了泥塑的独特魅力以及非遗传承的紧迫性。成员们认为,将以此次实践为契机,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通过多种渠道积极宣传泥塑这一非遗文化,吸引更多人关注并参与到非遗保护工作中来。
 
        此次华韵续章实践队的寒假实践活动,为成员们提供了近距离接触和了解非遗文化的宝贵机会,也为泥老虎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相信在政府、社会和广大青年学子的共同努力下,泥塑这一古老的非遗文化定能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发展,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四     探索破​​​局之策,凝聚传承合力

 
       针对这些问题,实践队反思后认为,未来应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如制作生动有趣的短视频、开展线上直播等,以更加新颖的形式展示泥塑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内涵;深入挖掘泥塑非遗文化与当代社会生活的关系,从文化传承,精神内涵多维度阐释其价值;为泥塑非遗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贡献更多的力量。
 
作者:徐继雲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板桥墨韵处,寻梦范县行
  • 传统泥塑重焕生机,非遗文化绽放新彩
  • 莓香四溢促振兴 青春躬行探新程——国际经济贸易学院“莓烦恼助长丰”团队实践纪实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 品味武冈米粉,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 网格聚邻,情暖银龄
  • 网格聚邻,情暖银龄
  • 为了积极应对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地区发展的养老新路径,提升农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1月20日,曲阜师范大学鲁韵颐养实践
  • 01-23
  • 【曲园学子寒假社会实践】——宣风楼里寻历史,文化自信永相传
  • 安工大学子三下乡:参观马鞍山博物馆,聆听历史中的回响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