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关于四川成都、雅安革命文化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2024-10-17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摘要:中国工农红军在四川的革命斗争历史充满了艰辛与奋斗,他们不畏艰险、勇往直前,为中国的革命事业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为继承和发扬红色革命精神,激发广大青年爱国精神,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实践团前往四川省成都市、雅安市两地的战役纪念馆、烈士陵园和战斗遗址寻访红色资源。在本次沉浸式的实践学习中,实践团成员深切体会红色的力量,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实践结束后,实践团成员进行了面对面交流分享,并表示本次实践活动达到了“学习革命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革命精神,培养爱国情怀;推动红色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目标。
关键词:四川革命文化;红色基因;爱国主义
一、实践背景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理论武装同常态化长效化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相结合,引导党员、干部不断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四川是红色热土,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积淀,四川红色文化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时代学习并传承中国红色文化的重要资源地。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长征是百年党史的重要篇章,四川是红军长征三大主力经过地域最广、行程最远、时间最长的省份,也是长征途中召开会议最多、发生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经历自然条件最为恶劣的地区。四川在长征史上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创造前无古人的历史辉煌中共中央和红军长征在四川召开过一系列重要会议、作出过一系列重大决策、开展了一系列具有决定性意义的重要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自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1935年1月进入四川,到红二、红四方面军1936年8月走出雪山草地,红军三大主力长征期间在四川境内转战一年零八个月。
中央红军在四川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壮举,谱写人民军队“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史诗。中央红军长征抵达四川石棉安顺场地区大渡河一带时,蒋介石电令国民党军:大渡河是太平天国石达开大军覆灭之地,今共军入此汉彝杂处、一线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险峻、给养困难的绝地,必步石军覆辙,希各军师长鼓励所部建立“殊勋”。他飞到昆明,调兵遣将,部署“南遏北堵的大渡河会战”,计划“封锁朱毛于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南,雅砻江以东地区,根本消灭”。此时,大渡河上游冰雪融化,河水暴涨,水流湍急,浪头很高。红军占领安顺场时,缴获两只渡船。1935年5月25日拂晓,红军17勇士组成突击队,在猛烈火力掩护下,迎着惊涛骇浪,冒着枪林弹雨,驾着渡船冲向大渡河对岸,占领滩头阵地。敌军节节败退,仓皇逃窜。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胜利,冲破国民党军大渡河防线,为红军沿着大渡河两岸北上飞夺泸定桥创造了条件。毛泽东等鉴于大渡河水深流急,大部队难以迅速渡河,决定红军火速抢占距安顺场160公里的泸定桥。毛泽东强调,这是一个战略性措施,只有夺取泸定桥,红军的大部队才能全部渡过大渡河,才能到川西去与红四方面军会合。随后,红军飞夺泸定桥,攻克泸定城,打开北上通道。强渡大渡河和飞夺泸定桥成功,打破了蒋介石妄图把红军变成第二个石达开的反革命迷梦,是红军长征中具有战略意义的重大胜利之一。再次体现了红军无限忠于人民革命事业的大无畏精神。
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会师四川,中共中央战胜张国焘分裂活动,率领中央红军完成长征。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在四川懋功会师后,中共中央与张国焘发生严重分歧。中央决定北上,北上才有出路,才能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在新征程中传承宝贵精神财富。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中,弘扬伟大长征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敢于斗争,敢于胜利,始终坚持人民至上。长征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谱写的壮丽史诗,伟大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为中华民族的软实力,激励着中国人民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四川拥有红军长征的宝贵精神财富,独一无二的长征资源优势,传承长征精神的巨大潜力。
要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指出:“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同时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红军长征在四川,在无比艰难困苦的情况下,坚信共产主义奋斗目标,坚持北上抗日,坚定信念,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勇于战胜前人难以战胜的艰难险阻,奠定长征胜利基础。我们要将四川丰厚的红色革命资源、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英雄气概,转化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攻坚克难,砥砺前行。
学生党员共同学习四川红色革命文化,充分发扬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精神,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也许,岁月能改变山河,但历史将不断证明,有一种精神永远不会失落。崇高、忠诚和无私,将超越时空,成为人类永恒的追求。也许,时间会冲淡记忆,但人们决不会忘记,为祖国牺牲的他们,他们的英名将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他们的精神、他们爱国的信念,也将由我们继续传承,永垂不朽。通过挖掘红色故事,学习红色历史与弘扬红色精神,让党员同志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将红色基因更好地传承下去。
二、实践目的与意义
(一)实践目的
四川成都和雅安拥有丰富的红色资源,实践团于成都和雅安等地开展的红色社会实践活动在培养家国情怀、继承红色文化和感悟时代伟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实践活动主要目的有:缅怀革命先烈,激励青年学生爱国情怀;深入学习革命先烈英勇斗争史诗,汲取革命精神力量;加强学生党员对革命精神的深入了解和学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将习近平总书记“讲好党的故事,讲好红军的故事,讲好革命烈士的故事,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重要讲话精神贯彻落实;在生动的红色教育中,激励一代又一代西师人把红色基因传承下去、发扬光大,以实际行动诠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作为成都市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十二桥烈士墓承担着向公众传播革命烈士爱国主义精神的任务。通过参观,可以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发对国家的热爱之情。成都博物馆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场所,学生可以体会到四川独特的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感受成都发展的沧桑巨变。前往四川雅安参观红军百丈关纪念馆,可以培养青年学生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认识到今天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
总之,通过参观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博物馆、红军百丈关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可以深入了解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和英勇事迹。通过亲身体验,我们实践队队员们可以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红色记忆的历史厚重感,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知,感受红色记忆的历史厚重感,激发我们实践队队员们对红色文化和革命历史的兴趣。通过亲身参与和实地考察,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和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程,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
(二)实践意义
革命烈士们的牺牲造就了新中国,我们生活在新时代,要以革命先烈为榜样,铭记革命历史,弘扬光荣传统,坚定理想信念,将革命烈士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人民的无限热爱以及坚定的报国之志融入到学习生活中。作为青年学生,以后应当更加勤奋学习,以昂扬的斗志和饱满的精神状态为党和国家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更为重要的是,懂得珍惜今天的和平环境,继承先烈们的意志,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而努力奋斗。
⑴理论意义
第一,有助于充实四川革命精神的相关理论研究。进行四川革命精神的专题研究,有助于进一步把握四川革命烈士的历史贡献及其革命精神的历史地位,借此充实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的精神体系研究。
第二,有助于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相关理论研究。四川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实践发展中的动态的空间呈现。研究四川革命精神,有助于发展长征精神、抗战精神、解放战争精神等相关革命精神研究,进一步丰富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容。
第三,有助于拓深红色革命历史的研究。新时代重拾革命精神并对其深入研究是传承和发展红色革命文化的重要举措。深入研究四川革命精神,对于铭记四川革命的历史,铭记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革命历史,不忘革命初心,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联系古今,体会成都和雅安发展的沧桑巨变,在纵向的历史时空中把握具象的城市空间发展和人民生活等变化,感悟人民创造的伟大力量和时代变迁的历史感,为研究革命精神提供具有时代性、独特性的角度。
⑵现实意义
第一,有助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习革命精神,可通过长期教育引导鼓舞广大党员群众向革命先辈学习,有助于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具有坚定理想信念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
第二,有助于开展红色资源主题活动实践。本次社会实践在四川成都和雅安开展,对地域革命精神及其时代价值进行研究,有助于传承地域革命精神的红色血脉,以革命遗迹和革命文物为中心开展主题活动,从而更好传承红色革命精神。
第三,有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中国共产党人在百年奋斗的实践中锤炼了鲜明的政治品格,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是党长期坚持自我革命、自我提升的力量源泉。四川革命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组成部分,蕴藏着无穷的精神力量,有利于推进党的自我革命,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实践过程
(一)第一站:成都市十二桥烈士陵园(四川成都)
2024年7月13日,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实践团抵达成都市十二桥烈士陵园,开展了以“继往开来,昂扬奋进”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
十二桥烈士墓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西门外文化公园内。1949年12月7日,国民党军统特务烧毁位于成都将军衙门的国民党四川省特种委员会全部档案,并将关押在省特委看守所内的32名政治犯运至外西十二桥集体屠杀,又称“一二七”大屠杀。此次被害人员大多为被捕的中共党员、民盟盟员、民革成员及其他进步学生和民主人士,此外还有从成都周边各县特务机关解送至省特委的政治犯。成都解放后,成都市军事管制委员会组织人力在外西十二桥和抚琴台发掘出死者遗体,并于1950年1月19日为外西十二桥、抚琴台烈士举行1000余人参加的成都市各界人民公祭活动。1月20日,外西十二桥烈士32人、抚琴台烈士3人以及在重庆白公馆遇难的烈士周从化的遗骨,被迁葬于青羊宫烈士陵园(今成都市文化公园内)。
在十二桥烈士墓的纪念碑前,实践团的成员们向革命先烈默哀并致以崇高的敬意,接受了一场深刻的历史教育和精神洗礼,用眼睛和心灵深切感受了革命先烈的伟大事迹,深刻体会到革命先烈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所作出的巨大牺牲。实践团成员杨建梅说:“看着十二桥烈士墓,我的心里五味杂陈,在了解了他们的英勇事迹后,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对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了我对红色革命文化的认识,我深知无论是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中,我们都要时刻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勇于担当、敢于创新、不断进取。将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立足所学专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今天,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肩负起传承革命精神的使命和责任,努力学习,挺膺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以革命先辈为榜样,勇往直前,铭记先辈们的革命精神,努力奋斗,传承红色基因,发扬革命传统,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

(二)第二站:成都博物馆(四川成都)
2024年7月14日,实践团一行人抵达成都博物馆参观学习。进入成都博物馆,我们首先被其宏大的建筑和丰富的历史展品所吸引。通过浏览博物馆的历史长廊,我们系统地了解了成都乃至中国从古至今的发展历程,为后续的红色文化学习奠定了情感基础。
在参观过程中,团队成员们特别关注了博物馆内的革命历史展区。这里陈列着大量与四川和全国革命斗争相关的文物和资料,包括革命先烈的遗物、书信、照片以及反映革命斗争场景的雕塑和画作等。我们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并深入了解了它们背后的历史故事和时代背景。通过这些展品,我们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精神的伟大力量。实践队员张娜说:“成都博物馆的红色展厅不仅是一处历史的见证,更是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教育课。它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也让我更加热爱自己的祖国和人民。这次参观让我深刻认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应该倍加珍惜,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参观成都博物馆的革命历史展区,对我们实践团成员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它承载着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我们坚定信仰、砥砺前行的强大动力。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即要继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第三站: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四川雅安)
在前期查阅资料时,我们对红军百丈关战役基本背景进行了初步了解。拉开时间的帷幕,红军浴血奋战的一幕幕如在眼前:1935年9月下旬,张国焘不同意红军北上的方针,率红四方面军南下,提出要“打到成都吃大米”。10月8日,南下红军发起绥崇丹懋战役,经过15天艰苦战斗,击溃川军6个旅,毙伤俘虏敌兵3000余人。10月24日,红三十军、九军二十七师从阿坝州懋功出发,以迅猛之势,击溃杨森残部,穿越终年积雪的夹金山,向宝兴、天全、芦山三县发起进攻。11月1日,中纵队一举攻占宝兴,乘胜进占灵关镇,接着连续打垮敌刘湘教导师之一个旅一个团的阻击,直逼芦山城下。右纵队攻克西康金汤镇后,继下天全以西紫石关、大岗山,击溃刘湘模范师的一个旅,10日占天全城,随即向东迂回,协同中纵队包围芦山。12日攻克芦山。10余日内,红军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击落敌机一架。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南下红军的胜利给国民党极大震动,蒋介石为确保川西平原,命四川军阀刘湘阻止红军攻势。刘湘为保住自己的地盘,急调其主力王缵绪、唐式遵等部以及李家钰部,集结于名山及夹门关、太和场、石碑岗,连同原来当地敌军共达80多个团,在名山重镇百丈关阻击红军。百丈关,是雅安通往成都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有“获百丈(关)者,必得成都无疑”之说。11月13日,红四方面军中纵队全部及右纵队第四军集中15个团的兵力,由五家口向朱家场、太和场之敌发起攻击,14日占领该地,击溃敌暂编第二师两个团。16日攻占百丈镇,打退敌6个旅的反扑。然后沿百丈通邛崃大路攻击前进,至下午4时,相继占领黑竹、治安场、王店子,但攻势很快就在敌优势兵力的阻击下受挫。19日拂晓,敌10多个旅在飞机、大炮掩护下,由北、东、南三面向红军突出于百丈地区10余里长的弧形阵地反扑,广大指战员忍着疲劳寒冷在山谷、烂田和松林中与优势之敌展开浴血苦战。经过连续七昼夜的激战,虽然毙、伤敌15000余人,但红军伤亡也近万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这次战役历时18个昼夜,仗愈打愈大,是南下以来最剧烈的一次战役。百丈战役后,全军于当月撤至天全、芦山、宝兴三县休整并准备过冬,1936年2月,红军又被迫后撤,于4月转移至道孚、炉霍、甘孜地区。至此,南下红军由8万人减至4万余人,南下行动遭到失败。百丈关战役是红四方面军南下从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的一个转折点,证明了中央关于“南下是绝路”的英明预见,并宣告了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的破产。
纪念馆共分上下两层,共3个展厅。馆内的史料除了大量的文字、图片外,还有兵器、货币、分田证、石刻标语等,主要展示红一、四方面军长征在雅安地区战斗的基本情况,并采用声、光、电同步的电子沙盘再现红四方面军南下鏖战百丈关的战斗场面。
当我们踏入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的那一刻,就被其庄严肃穆的氛围所感染。纪念馆内陈列着大量的历史照片、文物和文献资料,生动地再现了红军在百丈关战役中的英勇抗敌场景。我们不禁肃然起敬,对革命先烈们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之情。我们参观了纪念馆的各个展厅。展厅内陈列着红军战士们使用过的武器、弹药、生活用品等实物展品,以及反映战役场景的雕塑、油画等艺术品。我们仔细观看每一件展品,认真阅读每一段文字说明,深刻感受到了红军战士们不畏艰难、勇于牺牲的革命精神。实践队员解瑞睿感悟到:“看着一幅幅珍贵的照片、一件件斑驳的遗物,我深刻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独立与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牺牲和不懈努力。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努力学习,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我们也应该传承和发扬红军精神,勇于担当,敢于拼搏。”
参观学习后,实践团在纪念馆拍摄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理想信念高于天——百丈关战役》微党课,以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号召同学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努力学习、挺膺担当,为社会主义事业贡献青春力量。
参观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对我们实践团成员来说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爱国主义教育。我们深刻认识到,红军战士们在百丈关战役中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坚定信念和革命精神是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同时,我们也更加明白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使命,即要继承和发扬红军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四)第四站:大渡河战役纪念馆(四川雅安)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实践团于7月16日赴雅安石棉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致敬英雄辈出的革命岁月,重温红军强渡大渡河的英勇壮举,感悟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是一处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的圣地。我们驻足在邓小平同志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碑”前,感受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无畏。纪念馆的历史图片、革命文物生动再现了红军战士们强渡大渡河的英勇壮举,我们感受到了革命先辈们为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被红军长征途中所展现出的坚定信念和英勇精神所震撼。此外,我们还共同学习探讨了红军长征精神,并结合自身实际分享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和感悟。其中杨建梅同学认为“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要将长征精神融入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在参观过程中,我们将红色基地的所见所闻与思政课程的理论知识相结合,围绕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革命英雄主义共同录制了“聆听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忆峥嵘岁月——强渡大渡河》主题微党课。参观结束后我们面向党旗庄严宣誓,感受到了红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革命精神,深刻地认识到了历史的厚重和珍贵。本次“红色之旅”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加深了对长征精神的理解,还激发了自己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动力。我们将以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继续传承和发扬革命精神,把在安顺场的所思所感带到学校,以思政微课、主题团课,讲党课等形式让更多学生受到红色文化的教育与洗礼。
 
四、实践总结
作为红军长征经历时间最长、重要战役战斗最多的省份,四川大地上铭刻了诸多红军走过的红色足迹。这次实践活动让队员们感触颇深。我们既被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迹所震撼,又被他们英勇无畏的精神所打动。
古蔺太平渡、石棉安顺场、甘孜泸定桥、红原日干乔……一个个地名背后,都是一段段荡气回肠、壮怀激烈的历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在四川,红军战士们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一次次耳熟能详的革命战斗,为长征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足迹无言,誓言有声。这是对中国共产党人追寻初心的铭记:在红军走过的四川大地,一座座红军长征纪念馆和纪念碑,在赤水河旁、在金沙江边、在大渡河畔、在雪山脚下默默矗立,无声地诉说着那一段段红色记忆。
长征,是共产党人初心和追求信仰的见证。一场场胜利之战,铸就着一段段伟大的长征史诗。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强调,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留给我们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就是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用生命和热血铸就的伟大长征精神。在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途经地中,革命老区雅安是能具体体现伟大长征精神的地区之一。雅安境内的六县二区都有红军长征的足迹,在雅安可以是说“凡山皆有长征路,遇水尽染红军血”。这次实践,我们有幸走上了这片伟大的土地。
中央红军从1935年5月强渡天险大渡河到1935年6月胜利翻越夹金山,在雅安境内辗转近一月,广大红军将士不仅勇于与穷凶极恶的反动派敌人斗争,更是勇于与艰难险阻的自然环境斗争。强渡大渡河、胡长保舍身保卫毛主席、陈云出川、提出北上川陕甘战略方针、翻越夹金山……红军长征在雅安的点点滴滴,生动具体体现着伟大长征精神。
石棉县安顺场以“翼王悲剧地、红军胜利场”而驰名。太平天国时期,翼王石达开在此全军覆没。1935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渡过金沙江休息5天后,由会理沿安宁河谷抵达大渡河安顺场渡口。当时只有两艘船,对岸渡口有一营敌军防守。为了扫除这一障碍,红一团挑选了17名勇士,于5月25日冒着敌人的炮火强渡登岸。之后,红军又陆续渡过了一个师,取得强渡大渡河的首战胜利。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忠实地记述了这一史实。在实践过程中,实践队员们参观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参观途中馆内强烈的感染力和震撼力似乎让我们看到了曾经为人民而战的英雄,他们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一曲曲时代凯歌,甚至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给后人前进的方向挂上明灯,力争民族的解放、人民的幸福。他们中有的千古留名,有的却鲜有人知,但他们都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走到了一起,那就是为了人民而奋斗。先烈们抛头频、酒热血,前赴后继,在敌人面前宁死不屈,一身傲骨,表现了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为我们后人树立了榜样。
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举旗定向,统揽全局、亲力亲为,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新长征路上,做到“两个维护”,是继续跋山涉水、创造新的更大奇迹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发展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是永葆中国共产党“能”、马克思主义“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政治保证。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不畏困难、不惧牺牲,心系家国、舍生取义。家国情怀,映照着奋斗者的赤子之心—无论经受何种考验,都能永葆初心;彰显着奋斗者的顽强意志—无论遇到何等艰难,都能坚忍不拔;体现着奋斗者的奉献精神—无论作出何种牺牲,都能无怨无悔。浓郁的家国情怀,背后是深厚的家国责任、强烈的家国担当。通过了解四川红色革命的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前辈们曾经经历了艰苦的奋斗和牺牲。这使我们更加珍惜和感恩现在的生活,并对先辈们的无私奉献心存敬意和感激之情。了解革命先辈们的英勇事迹和崇高精神,使我们对于理想信念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历史的江河奔腾不息,在冲波逆折处更显壮丽。历经百转千回,那些无法被时光冲淡的,是精神的凝聚、价值的沉淀;那些始终激励人们前行的,是家国的书写、大我的境界。历史已经过去,历史并未远去。党带领红军谱写的那段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将永垂青史、熠熠生辉,长征精神将永远激励后人为真理而奋斗、为理想而拼搏。此次社会实践让我们对于中国的发展和繁荣充满自豪感,并增强了我们为实现国家的强大和崛起努力奋斗的动力。通过参与赓续红色血脉、追寻红色记忆的实践活动,我们也感受到了红色基因的传承和弘扬的重要性,让我们深刻认识到传承红色基因的责任,激发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决心。在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也将贯彻红色文化和精神,发扬红色基因,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推动和祖国的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趁风华正茂之际,我们更应该以红色精神为不竭力量之源,树立远大人生追求与志向,筑造青春之梦。当前行的接力棒交到当代青年手中时,我们应该毅然挺起坚实的臂膀,在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用奉献绘就新时代青年的青春担当。
  • 实践归来话担当
实践团成员席佳:本次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是一次深入理解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式。通过参观成都博物馆、十二桥烈士墓和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可以感受到革命先烈为了理想而奋斗的精神,体会到新中国成立以及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所经历的艰难与挑战。
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主义在中国也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和完善。纵观古今,深刻感悟成都发展的沧桑巨变,不仅能够增强国家认同感,还能激发起青年学生为国家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遥忆当年,遍地狼烟;仁人志士,众手补天。纪念是一种告慰,更是一种宣誓。革命先辈们是新中国成长中的一盏盏明灯,带领中华民族从黑暗走向光明。实践队成员深切感受到了革命先烈为国捐躯、英勇就义的英雄气概,也将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牢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建设伟大祖国添砖添瓦。
实践团成员解瑞睿:在参加了这次爱国主义社会实践活动后,我作为实践队员之一,内心深受触动。通过实地探访四川省的多个红色教育基地,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的英勇与无畏。
作为文学院的一名学生,我深知文字的力量。在这次实践中,我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厚重,更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深邃。我将把在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博物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等地的所见所闻,融入我的专业学习,用文字记录下这些感人的瞬间,让更多的人了解历史,铭记英雄。
社会发展需要青年人的担当与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当铭记历史,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我们要向革命先烈学习,将他们的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这次实践活动,不仅是一次对红色文化的深刻领悟,更是一次对自我价值的深刻探索与提升。
实践团成员杨建梅:这个暑假跟随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赓续红色血脉,感悟时代伟力”实践团的脚步,我有幸来到了成都和雅安等红色革命基地,参观了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博物馆、红军百丈关纪念馆等红色教育基地,深入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奋斗历史和英勇事迹。二十年来接受的爱国主义教育,在亲身参与和实地考察后完成了闭环。看到展厅里革命先烈奋斗过的痕迹,站在大渡河旁看到的滚滚江水时,心里最深处的那块地方被触动了。仿佛更加真实地感受到红色记忆的历史厚重感,让我加深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和认知。
回望历史,革命先辈们走过风雨兼程的岁月,踏过艰辛困苦的征程,终于迎来了一个红星熠熠,光芒万丈的新中国。虽然我们清楚那段黑暗,充满腥风血雨的岁月已经成为过去,但留给现在的我们却是无尽的思考。
当今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当代青年学生正处于我们国家最好的时代,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作为当代大学生我,深刻意识到红色文化对培养当代青年的爱国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性。因此,通过此次爱国主义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我对红色文化的理解,提升红色精神的传播能力,并愿意终生为传承与弘扬红色基因而努力奋斗,成为一名宣传党和红军革命英雄事迹的传播者。
实践团成员张娜:在参观十二桥烈士墓、成都博物馆、红军百丈关战役纪念馆等地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革命先烈们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所付出的巨大牺牲。他们的英勇事迹激励我坚定信仰,通过参加本次社会暑期实践活动,我也更加明确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作为一名师范生,我应该学好红色精神,讲好红色故事,将红色基因传承,立足本职工作,为祖国培养爱党爱国的新时代人才,为祖国教育事业添砖加瓦,让青春之歌在教育事业中绽放光芒。青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当时代的接力棒交接到我们手上时,我们一定要利用好自己所学专业,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 图片展示
 图为成都市十二桥烈士墓纪念公园
 图为实践团在成都市博物馆参观
 
 图为实践团到达百丈关战役纪念馆
 图为百丈关险要地势
 
 图为实践团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纪念馆学习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纪念馆内重温入党誓词
 
 
图为实践团成员参观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战役纪念馆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爱国奋斗永向前,划着赛艇看世界——西安交通大学学生赛艇俱乐部团支部联合组织生活举行
  • 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中南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瑶光融熠”暑期支教圆满结束
  • 中南大学“瑶光融熠”暑期支教团队推进大中小思想教育一体化建设
  • 浙商大“金心为企”实践团队:以脚步丈量温州,依调研助力企业
  • 石”起画笔,“节”节攀升,“子”粒满园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