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强爱国主义建设以及弘扬红色文化,促进革命文化和革命精神的传承和发展,南通大学“红色信使”寻迹实践团于8月10日前往参观江苏省盐城市新四军纪念馆并采访了游客关于新四军的了解以及新四军“铁军精神”的理解,此外实践团成员分别于8月8日在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新都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以及于8月12日在盐城市滨海县的学苑社区进行了有关新四军的基层宣讲活动。此次实践活动旨在增进当代大学生对新四军抗战之路的了解并进一步深入感受革命精神,感念先烈忠魂,铭记峥嵘岁月,传承并弘扬红色精神。
在进入展馆之前,实践团成员便注意到了展馆前方的一座雕像,纵使岁月对这座雕像留下了痕迹,但其挺拔的身姿展现出了新四军战士的铮铮铁骨。进入馆内,实践团成员首先便被“南方星火”四个红色的大字吸引了目光,不禁联想到了毛主席曾写下的一句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那时这句话振奋了无数战士。在场景旁边的是一首词,名为《赣南游击词·一九三六年夏》,词中的“露侵衣被夏犹寒”、“囊中存米清可数”等语句给实践团成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抗战条件的艰苦更能衬托出革命先烈们的顽强不屈,他们的牺牲和奉献令人动容。
图为纪念馆前方的雕像。
图为纪念馆中的情景蜡像。
再走向展馆内部,实践团成员看到了很多新四军战士的照片。虽然它们是黑白的,但一张张照片里全是笔直站立着的新四军战士,他们也都是平凡的人,但在不平凡的时代里努力成为了时代之光,拯救民族和国家于水火之中。继续深入展馆,实践团成员看到了韦岗战斗的场景再现:山从中,新四军战士们英勇作战,不远处升起的黑烟不仅没有让他们退缩,反而坚定了他们的信心。实践团成员了解到此次战斗是新四军进入苏南敌后的第一战,这份来之不易的胜利不仅大大提升了军队的士气,还为军队进入江南地区奠定了基础。在随后的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仔细阅读了墙上的每一段文字,这是对那段峥嵘岁月的真实记录,仿佛亲身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又英雄辈出的年代,感受新四军一路以来的成长,深刻体会了新四军伟大的革命精神和爱国主义精神,也坚定了自身的信念,吾辈青年更当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红色基因代代传,祖国就会生生不息!
参观的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注意到展馆内有很多当年新四军战士用过的物品、情景蜡像以及讲解的电子屏幕。陈列战士们曾经用过的物品可以拉进游客和历史之间的距离,看着一件件物品,仿佛就看到了战士们使用时的画面,感受更加强烈;情景蜡像的展示更加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历史,而且细节处理非常得当,便于向来参观的孩子们展现历史,铸牢红色基础,让红色文化深植在每一个中国孩子心中;在适当的位置安装电子屏幕进行讲解,这是将历史文化和现代科技相结合,实践团成员在回溯历史的同时也不禁感叹如今祖国的繁荣昌盛,更加珍惜现在的和平生活。实践团成员在参观时还采访了三位游客。其中有位游客对于新四军精神的弘扬方面的问题是这样回答的,他说:“新四军战士们的精神对于现代人们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强的正向引导作用,历史虽然会逐渐变远,但是精神是鲜活的、永存的,在新时代,我们弘扬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就是要坚持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崇尚实干,敢于担当,努力拼搏奋斗,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且在平时可以定期地去进行基层宣讲,这对于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内还是很有帮助的。”字字句句中,不难体会到这位游客对新四军战士们的敬仰与尊崇。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采访游客。
回看整座展馆,蓝天白云之下,这里是历史的铭记地,孕育着伟大的红色革命文化,传承着崇高的红色铁军精神,表达着对革命烈士们的缅怀与感激,同时这里也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铭记历史,勇担使命,为中华之明天不断奋斗。
在此次访问纪念馆之前,实践团成员去往了江苏省盐城市亭湖区的新都街道未成年人保护站向小朋友们进行了宣讲。实践团成员向小朋友们细致地讲解了新四军的抗战之路,还在过程中解答了小朋友的疑问。在宣讲结束之后,有许多小朋友都反映说,通过此次宣讲,知道了很多关于革命战士的故事,觉得战士们真的特别伟大。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社区进行宣讲后的合照。
在访问纪念馆之后,实践团成员去往了江苏省盐城市滨海县学苑社区向社区的居民们进行了有关新四军的宣讲。在讲解完之后很多居民都非常有感触,也更加珍惜今日的来之不易的和平美好的生活。
活动已经结束,但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新四军的“铁军精神”已经深刻地烙印在了心中,经久不息,将成为心中的一团星星之火,最终会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绽放绚烂的花火。
通讯员:周亦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