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的七月,皖江工学院“寻脉非遗,曲韵流芳”实践团队踏上了前往安庆市太湖县松泉村的旅程,自7月4日至7月13日,他们在这片充满古朴韵味的土地上,开展了一系列旨在调研与宣传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曲子戏的活动,以实际行动践行了青年学子的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
首日启程,寻根非遗之魂7月4日清晨,随着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实践团队抵达了松泉村,一场关于曲子戏的探索之旅正式拉开序幕。首日,团队成员们便迫不及待地拜访了当地知名的曲子戏传承人。在传承人温馨的小院里,老艺人以满腔的热情,向青年学子们讲述了曲子戏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传承现状。那悠扬婉转的唱腔、细腻传神的表演,不仅让学子们感受到了曲子戏的独特魅力,更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背后的厚重与艰辛。访谈中,双方就曲子戏的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深入交流,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对话村委书记,共谋发展蓝图次日,实践团队转而拜访了松泉村的村委书记。在村委会办公室内,双方就村子的发展规划、文化建设及曲子戏在乡村振兴中的作用进行了广泛讨论。村委书记详细介绍了近年来松泉村在保护传统文化、促进乡村振兴方面的努力与成果,并对实践团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希望双方能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曲子戏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这次会面,不仅加深了团队成员对松泉村整体情况的了解,也为后续活动的开展指明了方向。
挂牌合作,共筑文化桥梁为了更深入地参与到松泉村的文化建设中,皖江工学院正式在松泉村挂牌,标志着双方正式建立起长期的合作关系。随后,团队与当地村委剧团进行了紧密的沟通与合作,共同为接下来的曲子戏晚会做准备。这种合作模式,不仅为学子们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平台,也为松泉村的文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为皖江工学院辅导员和曲子戏团长进行挂牌合影。黄宇嘉 供图
王氏祠堂,曲韵悠扬在王氏祠堂这一充满历史底蕴的舞台上,实践团队与村委剧团成员们共同投入到曲子戏晚会的策划与排练中。从剧本的选择、角色的分配,到舞台的布置、灯光的调试,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团队成员的心血与汗水。在这个过程中,学子们不仅学习到了曲子戏的表演技巧,更深刻体会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随着排练的深入,王氏祠堂内逐渐弥漫起一股浓厚的艺术氛围,曲子戏的旋律在古老的祠堂中回荡,仿佛穿越时空,诉说着往昔的故事。

图为曲子戏传承人们在王家祠堂进行彩排。曹佳 供图
村里调查,倾听民声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曲子戏在当地的普及程度与民众认知,实践团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了曲子戏相关的访谈与问卷调查。他们走访了不同年龄段的村民,从老一辈的曲子戏爱好者到年轻一代的旁观者,倾听他们对曲子戏的看法与期待。通过收集大量一手资料,团队成员们对曲子戏在松泉村的现状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也为后续的宣传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撑。
晚会汇演,直播共享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曲子戏晚会终于在王氏祠堂如期上演。当晚,灯光璀璨,掌声雷动,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汇聚一堂,共同欣赏这场文化盛宴。实践团队不仅全程参与了晚会的组织与执行工作,还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对晚会进行了直播,让更多无法亲临现场的观众也能感受到曲子戏的魅力。晚会中,一曲曲经典曲目轮番上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喝彩与热烈掌声。
关爱行动,温暖人心在紧张忙碌的调研宣传之余,实践团队还不忘回馈社会,他们专门抽出时间慰问了当地的五保户和留守儿童。带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团队成员们为这些需要帮助的人们送去了温暖与陪伴。此外,他们还拜访了村里的老党员,听他们讲述过去的奋斗历程与红色故事,从中汲取精神力量与前进动力。

图为皖江工学院学子和当地书记共同前往五保户家慰问的途中。曹佳 供图
非遗博物馆,探寻文化根脉最后,实践团队来到了太湖县非遗文化博物馆,进行了为期半天的参观学习。在这里,他们仿佛穿越回了一个个古老的时代,亲眼见证了太湖县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通过讲解员的详细介绍与实物展示,团队成员们对曲子戏乃至整个太湖县的非遗文化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入的了解。这次参观学习,不仅拓宽了他们的视野与知识面,也激发了他们为保护与传承非遗文化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与信心。
为期十天的暑期三下乡活动在依依不舍中落下帷幕。在这段宝贵的时光里,“寻脉非遗,曲韵流芳”实践团队的每一位成员都收获了满满的知识与经验更重要的是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曲子戏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贡献了一份力量。未来无论他们身在何方都将铭记这段难忘的经历继续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图为皖江工学院成员和当地书记及剧团成员合影。黄宇嘉 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