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筑梦非遗间,乡野绘新篇”实践队--东阿阿胶篇

发布时间:2024-08-28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保护非遗文化,延续历史文脉。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我们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非遗文化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魂,我们通过此次社会实践活动来去看一看非遗文化如今的境况是怎样的?
  山东大学管理学院“筑梦非遗间,乡野绘新篇”实践队今天就走进非遗文化东阿阿胶的起源地——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进行实地调研。
源远流长,缔造滋补国宝道地阿胶。山东省聊城市东阿县共青团书记崔强带领我们揭开东阿阿胶这个作为皇朝进贡品的补血圣品的神秘面纱。讲解员唐晓首先便向我们讲解了东阿阿胶的制作过程,其中最为独特的形成原因就是富含大量矿物质的阿井水。不单单需要独特的地下水作为原料,想要做成品质上乘的阿胶还需经历整皮、化皮、熬汁等50多道工序,因此在文化部公布国家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东阿阿胶制作技艺被认定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石”。
  源远流长,缔造滋补国宝道地阿胶。接下来我们来到了一个能够将阿胶的历史以及如今的发展现状全部向我们铺展开来的地方——阿胶大世界,它依托阿胶文化、中医药文化,精心打造成为了一处具有科普性、互动性、趣味性等强体验感的中医药健康养生体验旅游项目。在这之中,我们见证了一次东阿阿胶“擦胶”工艺的现实操作。擦胶选用粗布、胶块六面需面面俱到,需要手掌、手指、擦胶布与胶块的“通力配合”,而这些女工即使是如此繁琐步骤也可以平稳快速把控好胶块六面的擦拭,方能达成5秒钟以内擦出笔直光滑、胶丝条理清晰的一块阿胶,这不得不让人赞叹不已。
  以“青”引领非遗,让乡村振兴走出新路。崔强书记最后带我们来到了东阿县铜城街道的艾山村。近年来,艾山村深入挖掘艾草文化,做大做强艾草深加工产业,并与黄河风情旅游相结合,聚力打造农文旅特色品牌,但事实上我们看到的艾山村现状是不尽如人意的。体验类项目未能真正带动村子的经济发展;新建的基础设施的使用也仅限于村民;村子的艾草非遗文化并没有很好的被宣传……我们作为刚到村子里调研的人都能发现的事情,书记又怎么可能没有发现呢?是没有更多资金且村子的旅游资源利用有限导致的,而书记想到的解决办法就是引入我们青年人思想的创新,激发工作在此的青年人行动创新,传播给其他青年人非遗的创新。现如今东阿县已深化农村环境整治,完成192个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100%,成功创建省市级美丽乡村78个。崔书记向我们展现了作为一个真正为党为民的老干部一腔热血为东阿,一生都致力于将东阿建设成为富饶美丽的宝地的伟大。
  千年文化道地传承,滋补国宝东阿阿胶,泰山之阴,太行之阳,阴阳相济,是谓阿胶。在东阿我们读历史、观影视、学养生、品美食、逛老街,玩山水、祈福寿、求平安。我们在行走之中见乡村,在调研中说畅非遗。
 
作者: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李宜桐 来源:山东大学管理学院 李宜桐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常州市红色文旅事业的潜力与挑战:深入调研报告
  • 食品学子赴合肥社区委员会开展劳动协助活动
  • 电亮黔程 | 双碳普及:践行绿色能源新,驱动低碳世界清
  • “合”心兴乡路,“山”青智绘图——广财“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智援合山镇两村丰垌大迳记
  • 安师大生环学院学子芜湖行: 走进陶辛社区,探索志愿活力
  • 寻农耕之美,筑乡村振兴
  • 寻农耕之美,筑乡村振兴
  • “双改”前后出现的乡村新面貌,居民生活新风貌等变化进行了一系列考察和探究。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了陈顶村这个美得像“油画”般的
  • 08-28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