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年轻的田野在呼唤——青年生产者镜头下的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4-08-2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而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促进共同富裕”。产业兴则乡村兴。牢牢把握发展机遇,凝心聚力、久久为功,进一步做大做强乡村产业,千方百计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就能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注入青春动能。

  深感党的号召,在活力充沛的7月,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学子们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步入苏州震泽农场。贴近乡村、自然、可持续发展和振兴;记录真实的乡村振兴基地,访谈乡村振兴一线人群,拍摄记录青年劳动者和志愿者的乡村生活,呈现机遇和挑战、汗水和美丽,号召年轻一代回归田野,加入乡村振兴。

  柴米多苏州震泽农场,一个集农业生产、乡村旅游、文化体验于一体的综合性农场。在那个“村村点火、户户冒烟”、乡镇工业“拔节生长”的年代,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也陡然冒出数十个村工业园。同质化的发展道路,重复率高的产业品牌,加之不断外流的资金人才,都给震泽农场的前进带来了重重阻碍,如何在众多项目中脱颖而出,成为农场面临的一大挑战。为了切实了解农场需求,和干部共同探索前进方向,充分发挥大学生青年群体的作用,实践团队前往农场实地调研,在田间地头劳动,和村中“本地土著”对话,迈出了解乡村的第一步。

  实践团队成员在震泽农场展开了一系列的拍摄和采访活动,透过他们年轻的眼睛观察这片田野,打开了一扇通往自然与乡土文化的大门。他们的镜头下,不仅有生机勃勃的农作物,现代化的设施机械,还有辛勤劳作的原住民和投身建设的干部。

  乡村不仅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基地,更是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的重要载体。团队成员们深入田间地头,与农民们亲切交流,聆听他们讲述种植技术、作物生长的故事以及乡村生活的点点滴滴。在和田野访问过程中的几位被采访者交流时,成员们也得到了新的体悟。受访者夏雯(Summer)介绍了自己作为城市人参与田野项目的初衷,强调了通过亲身体验田野劳作来增强对世界的实体认知;Delilah介绍了自己对食物来源及其影响(如食物里程、食物的新鲜度、安全性、健康性等)的关注,解释了柴米多“从农场到餐桌”的概念对她的吸引力,并希望相关理念能够推广至更广泛的人群。源造书院的创始人张立秋在介绍自己的创业项目时,从刚来到的心情讲起,回忆过往经历,针对性地提出了对于乡村振兴的看法和见解。他和柴米多苏州震泽农场的所有青年一起,秉持生态农业理念,不断创新农业体验项目和文化展览形式,寻求前进方向。

  柴米多品牌以“看得见的土地和生产者”为生活理念,致力于将生态农业与乡村文化相结合,为消费者提供健康、可持续的生活方式。在震泽农场的每一个日日夜夜,学生们用镜头捕捉了乡村的勃勃生机与变革之路,记录了青年劳动者和干部们不畏艰难、辛勤耕耘的身影。通过与农民的深入交流,他们感受到了乡土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生态农业的广阔前景,也对现代农业的发展模式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本次“青年生产者的镜头”社会实践活动,不仅是学子们对乡村振兴的一次近距离观察与记录,更是他们以青春之名,响应国家号召,投身农业农村工作,用实际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的生动实践。他们意识到,乡村振兴不仅是一项国家战略,更是每一个青年人可以参与并为之贡献力量的伟大事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产业兴则乡村兴”,青年作为乡村振兴的生力军,应当勇担使命,积极投身到这场伟大的变革中去。

  展望未来,实践团队的成员们将把在震泽农场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化作前行的动力,继续用镜头讲述乡村振兴的故事,用青春和汗水为乡村的明天添砖加瓦。他们相信,只要大家齐心协力、久久为功,就一定能够绘就出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新画卷。

作者:赵雅祺 宋儒妍 来源:南京师范大学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敬老爱老,温暖人心
  • 敬老爱老,温暖人心
  • 为贯彻乡村振兴与基层服务践行,逐光社会实践团成员于2024年8月4日至8月10日来到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双井街69号夕阳红养老院,开展为期
  • 08-25
  • 大学生三下乡活动:有关陕西省吴起县退耕还林生态建设的历程
  • 以史为鉴,改革创新 ——“三下乡”活动在小岗村深入开展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