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凉山--2024年8月6日--南京邮电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和四川轻化工大学联合组成的“彝海结盟”邮兵推普实践团,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展开了一场以“推普进彝乡,童心共成长”为主题的推广普通话活动.此次活动不仅推进了城乡协调发展,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通讯员张磊)
实践活动的初期,团队成员们深入凉山彝族自治州,展开了全面的语言使用调研.通过与当地居民的深入交流和实际观察,团队详细了解了彝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现状和实际需求。基于调研结果,团队决定将推广重点放在幼儿教育上,力求通过从小培养儿童的普通话能力,为语言普及奠定坚实基础。
图为实践团队和孩子们做游戏。 李镇供图
实践先锋引领风潮,伊贝儿幼儿园绽放推普新花实践团队选择了西昌市的伊贝儿幼儿园作为推广活动的核心阵地。为了使普通话教学更具吸引力,团队设计了系列创新活动,将普通话学习融入到趣味游戏中。例如,在“大风吹”和“丢手绢”等游戏中,孩子们不仅用普通话进行交流,还通过观察周围人的特征进行描述,进一步增强了语言学习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游戏中,孩子们的发音变得更加标准,语言运用也愈加流畅。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孩子们在快乐中学习普通话,还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每当看到孩子们在游戏中用普通话描述身边的人或事,团队成员们的心中都充满了成就感。
团队还充分发挥了集成电路专业的优势,推出了“科技小窗口”系列活动。通过生动的讲解和互动,团队向孩子们介绍了芯片等科技知识。这一环节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科技视野,还帮助他们学习了普通话中的新名词,促进了科技知识与语言教育的结合。
图为孩子们积极互动。 吴文静供图
此外,团队特别设计了一些关于科技的互动游戏,让孩子们在参与中理解科技原理。比如,通过简单的实验演示,孩子们不仅学到了关于芯片的知识,还体会到了科技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这种创新方式将普通话学习与科技教育有机结合,激发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语言纠错与绕口令,强化发音技巧
在日常教学中,团队特别关注了学龄前儿童的拼读难点。例如,他们针对“刘奶”和“牛奶这样的发音难点,设计了系列纠错练习,并通过朗读绕口令如“老鼠遇老虎,老虎咬老鼠……”来帮助孩子们辨别易混淆的汉字和读音。孩子们在欢笑声中逐步提高了语言能力,纠正了发音错误,也增强了普通话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图为实践团队为孩子们普及普通话。 吴文静供图
体验彝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团队成员们还深入体验了彝族丰富的文化传统。从参加火把节到品尝传统美食,从了解彝族风俗到参与节日庆祝,这些经历不仅加深了对彝族文化的理解,也促进了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团结。在传统节日的庆祝活动中,团队成员与当地居民共同庆祝,体现了民族团结的真谛。
携手并进,共绘乡村振兴新画卷南京邮电大学“彝海结盟”邮兵推普实践团通过创新的教学方法和多样的宣传手段,显著提升了彝族地区普通话的普及水平,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传承与交流。团队将继续以“彝汉同心同语”为理念,推动普通话教育与文化交流的深度融合。为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贡献更多的力量。此次实践活动不仅增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综合素养,也为彝族地区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未来,“彝海结盟”邮兵推普实践团将继续以创新的教育方法和全方位的推广手段,深化普通话的普及工作。团队计划将活动范围扩大到更多的乡村和边远地区,为更多的孩子和家庭提供普通话教育支持。通过进一步结合地方特色,开发更具吸引力的学习模块和互动方式,使普通话的推广工作更加贴近实际需求。
实践团希望通过“三下乡”这次活动号召更多的有志青年为彝族地区的发展注入持续的动力使普通话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桥梁。团队也将坚持“彝汉同心同语”的理念,为实现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的美好愿景不断努力,书写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图为实践团队和孩子们留影。 李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