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云:“高山流水,知音难觅。”来到“知音文化”的发源地武汉,登上停泊在长江之滨的“知音号”轮船,穿越回上世纪三十年代,化身为一名船客,体验上世纪的人间百态,了解船客们的故事,找到属于自己的知音……在这里,游客们沉浸享受艺术盛宴,深入了解武汉文化故事。漂移式多维体验剧,一种创新的文旅模式,彰显着新质生产力的运用。为探究如何将新质生产力运用于文旅产业,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长江觅知音”实践队以《知音号》为切口,展开了调研。
实践队于2024年8月2日晚上前往目的调研地“知音号”轮船,在时光码头集合后登船,开始了体验与访谈调查。
首先,实践队沉浸式参与了知音号上故事表演互动。穿过“知音号”入园口,眼前夜幕下的“知音号”灯光开启,如梦如幻,旧报亭、黄包车、霓虹灯招牌、斑驳的木制廊桥地板等等无一不让实践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个时代的气息。
抬眼望去,“知音号”分上下三层,一层舞厅和酒吧、二三层客舱,以及顶层平台。游客尚未登船,身着旗袍洋服的演员已从各个舰门走出,有女明星、商人这样的大人物,也有鞋匠、报童这样的小人物,或相互聊天,或与岸上人们道别。随后登船,步入舞厅,观众即与演员牵手共舞;到酒吧吧台,择位而坐,静静观看表演;登上二层客舱甲板,倾听海归游子立志修桥等等的故事;登至露天甲板,随着乐队表演载歌载舞,远眺长江两岸。
随后,实践队成员对游客进行了随机访问。“道具、布景做的很逼真”“真的有上世纪的感觉”“灯光效果也好”,游客们都对此次《知音号》的场地设置、道具布置表示了满意。此外,“故事很丰富”“参与了不少互动,感觉很棒”“演员表演的很好”,游客们也对知音号这种沉浸式观演互动模式赞不绝口。当然也有一些游客反映了问题与不足,“人太多”“故事太多了,看不完”等等,这也是需要知音号不断改进的地方,以提供给游客更好的体验。
最后,实践队对亲身体验与游客访谈做出了总结,分析了新质生产力对知音号发展的影响,进而得到对文旅产业的发展、对传统文化的弘扬起到的积极作用。“知音号”最鲜明的特征,是将演出代入生活的现实场景。全场景式的剧场环境,全感官沉浸的体验,是文旅产品的创新;全息投影的运用、数字化的科技,是文旅产业新业态创生、新场景涌现。文旅产业拥抱“新质生产力”,将在文化旅游的资源活化、艺术创作、产业整合、创意传播、沉浸消费等各个方面带来巨大的提升。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已不满足于“看景”,躬身“入景”成为新的时尚潮流,以主题沉浸、感官营造、虚拟再造等为代表的融合体验型文旅项目和文旅产品成为“新风口”。知音号便是其代表例子。借助数字科技与新颖创意,知音号运用新质生产力讲述老汉口文化、知音文化,让世界看到武汉的丰富历史底蕴,展现了一张靓丽的武汉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