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三下乡”人物专访——寄语青少年,他是这么说的!

发布时间:2024-08-05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群英勇之士,以铮铮铁骨构筑起国家坚不可摧的脊梁。广东科技学院赴东莞企石追寻红色足迹突击队来到了企石铁炉坑村,有幸邀请到了曾参与过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老兵——刘伦光先生,与他共聚一堂,静心聆听其参军时的故事。

人物简介

  刘伦光出生于1959年9月,是东莞市企石镇铁炉坑村人。1979年2月,刘伦光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火线入伍,并在部队荣获四次嘉奖。1981年回乡后曾在教师、外资企业等岗位上工作。

  他曾任东莞籍火线入伍战友会秘书长,市爱国拥军促进会会员,并荣获“优秀会员”的殊荣。他领导的“企石镇服退军人服务工作站”,在市组织的工作评选中,以出色的表现荣获了“良好”的评定。

对话英雄 共话往昔

  一问初心

  当被追溯为何踏上军旅之路,尤其是在那风雨飘摇的年代,刘老的眼神中跃动着不灭的坚毅之光。他缓缓道来,自幼在书海中遨游时,便已种下了一颗参军报国、矢志不渝的种子。虽因体检波折,梦想一度搁浅,但战争的烽火一旦燃起,他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投身军营,坚信这将是自己践行誓言、实现人生价值的壮丽舞台。

  二忆战场

  谈及对越自卫还击战,刘老的话语中既是对历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对胜利的无上荣光。1979年2月17日,战火骤起,这场战役规模空前。主战场硝烟虽在28日后渐散,但边境的和平守护之战却绵延近十年之久。越南方面虽自诩胜利,然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军队以其英勇无畏,给予越军重创,捍卫了国家尊严与领土完整。

  三述“军旅”

  回望军旅生涯,刘老深情讲述了两个刻骨铭心的瞬间:一是初披戎装,领章帽徽映衬下的那一刻,他深知自己已肩负起守土安邦的神圣使命;二是入伍时的热烈欢送,家乡父老的深情厚谊,如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他的征途,成为他心中永恒的力量源泉。

  四谈“归乡”

  退役归来的刘伦光先生,受到了政府无微不至的关怀与扶持。但他始终保持着谦逊与淡泊,认为个人的贡献不应成为索求特权的资本。相反,他满怀热忱地投身于家乡的建设之中,用实际行动回馈这片养育他的土地,那份由内而外的充实与满足,是他最宝贵的财富。在他看来,心怀家国,方能行稳致远。

  五寄“厚望”

  刘老先生深情寄语青年一代:愿你们铭记自己的民族根脉,肩负起沉甸甸的民族责任感。无论身在何方,都应心系祖国,将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的发展大局之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保持对祖国的无限热爱与坚定信心,珍惜韶华,勤勉学习,不懈奋斗,共筑中国梦的辉煌篇章!

结语

在刘伦光的深情讲述里,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那份超越时代的忠诚与滚烫热血。他以亲身经历为鉴,向我们昭示:无论岁月如何更迭,那份矢志不渝、报效祖国的初心始终如磐石般坚定。作为青年大学生,我们应共同铭记那些光辉岁月,向所有为国家独立、民族振兴默默奉献的英雄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作者:广东科技学院赴东莞企石追寻红色足迹突击队 来源:广东科技学院赴东莞企石追寻红色足迹突击队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暑期“三下乡”探索黄梅故里,体悟戏曲余韵
  • “茶”香四溢,“崂”有韵味—中国海洋大学学子三下乡
  • 合肥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赴青阳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 “三下乡”人物专访——寄语青少年,他是这么说的!
  • 探访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铭记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