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南京医科大学“归巢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暑期社会实践纪实

发布时间:2024-08-06 阅读: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号召,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在基层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7月26日-8月3日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归巢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队携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归巢行动”专家团队,深入江苏省南京市高淳东坝镇青枫村、盐城滨海县八滩镇粮东村等乡村腹地,开展“健康乡村行”医疗帮扶活动,以青春建功的实际行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夯实健康根基,绘就乡村振兴健康底色。

 

温暖回乡·健康义诊行

 

     8月3日上午,南京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与滨海县人民医院和八滩镇人民政府合作,挂牌南京医科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和“健康科普实践基地”,致力于普及健康知识,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学院领导、义诊专家、滨海县领导、八滩镇领导、滨海县人民医院领导出席仪式。

     没有健康乡村,就没有全面小康。“归巢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携手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专家团队来到南京市高淳东坝镇青枫村和盐城市滨海县八滩镇粮东村开展乡村健康义诊活动。为了给1200余农民提供义诊服务,8位科室专家组成专家医疗团,将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直接送到老百姓“家门口”。专家们凭借精湛的医术,为村民们提供了针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以及专业的健康咨询服务,并安排了超声检查、前列腺肿瘤指标筛查等项目,为村民们带来了一次全面的健康检查体验。十余名大学生志愿者,以满腔热情投入到活动中,量血压、测血糖、发放精心制作的健康宣传单和爱心防暑包。过程中,学生充分培养了医疗基本技能。针对社区老年人提出的健康卫生问题,队员们在尽己所能回答的同时引导老人们到对应的专科专家义诊点进行更加专业的健康咨询,将自己的所学所得真正惠及乡村群众。

科普筑梦·健康调研行

     乡村振兴、健康为基。村民的身心健康,是乡村活力与繁荣的晴雨表,直接映照乡村发展的温度与深度。“归巢行”团队深知此理,先行一步,深入乡村肌理。团队成员们潜心研究,融合多方资料,编写出一份份贴近民生的健康调研问卷。队员们践行“讲的对,听得懂,有温度”的科普理念,通过宣讲、展板展示从高血压的防控到糖尿病的管理,从心肺复苏的操作到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演示,生动形象地传播健康知识。他们走出学校,踏入田间地头,走进村民家中,与乡镇医疗力量并肩,共同探寻乡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团队成员们向村民们提问,采用“话桑麻”般的亲切交流,让老人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自然坦露出对健康问题的真实想法与迫切需求。实践团队深刻洞察到老年群体在健康管理上的诸多困难与期待,将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化为行动的力量,探索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新模式,整合社会各界资源,量身定制健康服务方案,旨在以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为乡村老年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温情慰民·关怀入户行

     “归巢行”大学生志愿服务队深入盐城市滨海县粮东村,随校领导和医疗专家探访慰问重疾群众、烈士遗属以及“心佑工程”术后先心病患儿家庭。走访过程中,队员们为其送去了生活用品和装满防热解暑、常备药物的健康包,来到重症患者的床前,用温暖的话语传递希望与力量。随后,“归巢行”团队还探访先心病患儿术后家庭,亲眼见证孩子们重获新生的喜悦,亲手将健康礼包与健康知识送到他们手中,鼓励孩子们勇敢前行,健康成长。

      此外,团队前往烈士遗属家中,致敬英雄背后的默默守护者,倾听他们的战斗事迹,感受当年革命者视死如归的精神气概,对烈士为国家作出的牺牲和贡献表示由衷的敬意。队员倪川不禁感叹:“终于理解习总书记说过的那句:‘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感悟红色·精神研学行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为了厚植爱国情怀,培塑“责任青年”,7月26日下午,团队走进庄严肃穆的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缅怀先烈,铭记历史。8月2日下午,“归巢行”大学生志愿服务团走进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南京医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李沛霖教授为实践队员们带来了一节行走的思政课:《铁军铸魂强信念,共筑乡村健康梦》。思政课紧紧围绕铁军精神,将“红医”的传统融入当今的基层医疗建设,助力乡村健康梦。“归巢行”团队成员也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从大学生视角讲思政课:《医疗服务系民生、共筑乡村健康梦》,并制作了相关主题微电影,团队成员从“听”思政课到“悟”思政课再到“讲”思政课,亲身感受乡村振兴、医疗改革的全过程,在三下乡的实践中笃行不怠,行稳致远。

       新时代以和平与发展为主题,诞生于战火之中的红医精神依旧是这个时代宝贵的精神财富。团队先后与魏勇主任和杨健书记两位红医先锋交流,深刻感悟到红色精神在乡村振兴中的生动实践。两位老师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在广袤农村大地上传承与发扬红医精神。作为二附院专家和南医校友,两位老师寄语队员,要心怀梦想,脚踏实地、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不断学习,追求卓越,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为乡村振兴的伟大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58年前,当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传染病时,毛泽东主席欣然命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如今跨入全面小康,青年们来到农村田间,来到乡村基层医疗的第一线,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新时代,新青年,新征程,“归巢行”队员们凝心聚力、奉献乡村,为基层奉献出属于南医的青春力量。
 

实践心得

 
实践队员丁孟启:
     在本次“归巢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盐城站中,无论是实地到访的风景如画的粮东村,还是途径的房舍鳞次栉比的界山村和粮西村都让我感受到了乡村振兴战略为农村带来的蓬勃生命力。而问卷调查所反映的乡村医疗深度和普及性不足的问题也让我深刻意识到乡村振兴,健康为基,乡村医疗卫生发展仍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也希望在未来能为乡村医疗卫生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员胡玥:
      生于民,以后亦将认认真真服务于民。归巢行滨海站打开了我人生视野的又一扇窗。我忘不了的是那随风而动的悠悠清香草,是田间陇上氤氲着的迷人的绿意,更忘不了农村老人对医疗知识的渴望,那顶草帽下质朴而见证岁月的脸庞。以一位摄影组成员的角度,就能发现团队成员各司其职的身影。与老人耐心沟通,协助义诊,尽可能用老人意理解的语言一对一地问卷调查……在这场实践中我们成为生活中的观察者,及时观察现场状况而主动上前解决,我们会发现例如老年人对身体问题却不知所对应的诊科,想要了解医疗知识却读不懂宣传展板上的文字等。此次活动,通过参观新四军纪念馆体悟真正红医精神所在,通过在粮东村的义诊,明白只有亲身实践才能真正体悟。温暖永存,笃行不变!
 
 
实践队员韩彤:
     在滨海县八滩镇粮东村的义诊活动中,我忙碌而充实。作为宣讲员,我负责海报的展示,将老年人常见疾病知识与健康生活的理念,以温和的话语传达给每一位村民,收获了他们感激的目光。心肺复苏、海姆立克急救的讲解演示,让急救知识深入人心。同时,我也引导老人们有序就诊,确保每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关注与帮助。此外,我还参与了问卷调查的发放与收集,这些宝贵的健康数据将为我们后续的工作提供重要参考。而夏日清凉包的发放,更是为炎炎夏日带来了一抹清凉。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我有幸采访到了杨医生,他的专业素养与无私奉献让我深受感动。通过交流,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乡村医疗的现状与挑战,也更加坚定了为乡村健康事业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沿途,还欣赏到了界山村的乡村风景,那如画的景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与成果。此次义诊活动,不仅让我在实践中成长,更让我对乡村、对医疗、对社会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旅程,我将永远铭记于心。
 
 
实践队员孙婕:
     在本次归巢行活动中,我们深入到滨海县群众,倾听他们的需求。我们看到了很多老人健康知识的缺乏和体检意识的淡薄,也看到了乡镇医疗条件的简陋。在与老人们的交流的过程中,我们体会到提高基层医疗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深刻意识到自己作为医学生,应当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的责任意识,以奋斗在乡村振兴一线的老师前辈们为榜样,努力学习,以助力实现全民健康为指引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价值。
 
 
 
作者:徐雯雯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扫一扫 分享悦读
  • 走三省七市,扬伟大精神——柏志艺行·西柏坡精神宣讲行
  • 研梦筑乡调研团完成暑期社会实践
  • 三下乡“水史传承,雨鉴发展”实践主题|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雨洪管理调研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