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为弘扬革命精神,赓续红色血脉,赋能乡村振兴,同时通过科普宣讲的形式增强当地村民的健康意识。2024年7月15日至7月24日,西北大学医学院“医”帆风顺队赴陕西省商洛市麻街镇,开展了“科普宣讲医入人心,回溯旧址医心向党”红色教育与科普宣讲活动。深刻感受农村的伟大变革;发挥自身专业优势,积极开展科普宣讲工作;考虑到参与人员多为农村留守老人,力求将科普落到实地,西北大学“医”帆风顺队所选宣讲主题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内容涵盖海姆利克急救法、中暑和烫伤后的应急处理等。在科普宣讲活动前后,团队通过当面询问的方式,两次询问参与人员对医学科普的看法。通过调查发现,大多数人对医学科普的了解知之甚少,在科普宣讲活动后,绝大多数人对医学科普活动持支持态度,认同医学科普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关键词:社会实践;乡村振兴;医学科普
【正文】
鉴于本次科普面向人员为老年群体,不擅长使用电子设备,因此团队选用线下询问,统计调查。
国家卫生健康委、全国爱卫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的指导意见》聚焦持续提升乡村居民健康水平,同样聚焦于儿童、妇女、老人等重点人群,主要任务之一为普及乡村健康生活方式。要求深入推进实施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围绕公众普遍关注的卫生健康热点问题,聚焦重点人群,开展系列科普活动。推进“健康知识进万家”,推动健康知识入脑入心,鼓励和引导乡村居民加强个人健康管理。为积极相应国家号召,本次调研对象为住在麻街镇敬老院的老人,本次参与人员共42人,通过询问调查,他们普遍文化水平较低,年龄均在六十岁以上,多患有慢性疾病,对基础医学知识了解知之甚少,多数人仅知道口口相传的所谓的“土方子”,仅少数人因自身患有基础疾病和慢性病,对医学知识有一定了解。整体表现为对医学科普缺乏了解。
- 您知道什么是医学科普吗?如果了解,您之前都从什么途径来了解呢?
- 您对医学科普的接受意愿?
- 您觉得本次科普宣讲对您有用吗?
- 您愿意将这些科普知识分享给您的家人吗?
- 您之后还愿意参加类似的医学科普活动吗?
- 科普宣讲后,表示愿意接受科普宣讲的受访者比例大幅上升。
- 受访者对医学知识的了解程度普遍提高,对医学科普的兴趣也有所增加。
- 绝大多数受访者认可了医学科普的必要性,并乐于将医学知识分享给他人。
- 多数受访者表示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科普活动。
关于针对乡村地区大力推进医学科普,提高大众的医学科学文化素养。我们有以下建议:
政府需要出台专门的政策,鼓励和规范医学科普知识的普及工作,确保科普活动的持续性和有效性。同时政府需重视科普知识的宣传工作,改变乡村地区的传统观念,树立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科学思想。这包括组织各种形式的科普活动,如健康讲座、疾病预防知识普及等。政府还应增加对农村医疗事业的经济支持,提供足够的经费保障,确保有经济基础开展相关活动和项目。
在基础教育阶段引入健康科普和基本医疗知识课程,使乡村地区的学生从小接受医学科普教育,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给家人科普所学知识。同时也需要开展面向农村地区的医疗技术培训,提升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使大众对医学科普有更深的认识。
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开展有针对性的科普栏目,普及医学知识。建设和优化网络学习平台,提供易于理解的在线教育资源,特别是针对偏远乡村地区的居民,使他们能够方便地获取医学科普信息。当然还可以通过公益广告和健康节目等方式,免费向公众宣传科普知识,提高乡村地区民众的健康意识。
乡镇医院等基层医疗机构要积极向公众宣传基本的医学科普知识,尤其是预防性健康信息。可以组织深入乡村的健康咨询系列活动,为村民提供面对面的医疗健康指导。当然还可以打造一些乡村振兴的示范点,通过成功案例的展示,鼓励周边地区学习和模仿,形成良好的科普普及氛围。
与社会各方资源的汇聚,通过社会化合作平台,共同参与乡村振兴相关工作。鼓励医药企业及相关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医学科普项目,提供资金或技术支持。
科普工作应考虑地方特色和习俗,采取符合本地文化的方式进行,以增强接受度。科普活动应及时回应村民的实际需求,提供实用的健康知识和技能训练,确保科普效果的实效性。科普活动不应是一次性的,而应该建立长效机制,持续跟进和更新,保持科普知识的新鲜度和准确性。
总的来说,大力推进乡村医学科普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政府、教育、媒体、医疗机构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农村地区的医学科学素养,减少由于医学知识缺乏导致的健康问题,从而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全民健康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