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数智引领治理,产业赋能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黟县丰梧村调研

发布时间:2024-07-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202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在文澜学院教师党支部书记、硕士生导师方晶副教授的带领下,于7月10日至12日赴安徽省黄山市黟县碧阳镇丰梧村开展了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旅,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究了黟县丰梧村及周边区域的文旅产业发展状况对和美乡村建设的促进作用。

  碧潭带烟雨,古韵枕青山——黟县有着典型徽风皖韵的肌理与色调,坐落在黟县西部盆地的丰梧村也氤氲着“山水含青瓦”的韵味。近年来,黄山黟县文旅项目建设卓有成效,2022年全县在建文旅类重点项目42个,年投资额21.27亿元。2024年五一假期,黟县每日平均客流量16万人次,每日游客消费收入1.25亿元。乡村高品质旅游的“黟县探索”更是作为打造国际化高标准文旅项目的成功经验得到文化和旅游部认可。为探究乡村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对和美乡村建设的促进机制和路径,为实现城乡共富、推动农村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前往安徽黟县,走访黟县古城、丰梧村发现,乡村文旅产业数字化高质量发展提高了乡村治理水平,同步带动了和美乡村建设。

徽文化IP:从古韵今风到数字新境

  到达黟县古城,映入眼帘的是典型的“粉墙青瓦马头墙”的徽派古建筑群。黟县人民政府依托绝佳的风物条件与厚重的人文意象,锐意创新创造,掀起古县新潮。

  “黔城千年天不夜,桃源十里灯如海”。古城区打造以古九街十三巷为引串联徽文化多元沉浸剧场。三大主题沉浸式街区以徽文化为魂,以花灯博物街区内容为核心,以徽剧演绎为串联节点,汇集花灯博物、剧本娱乐、实境徽剧、徽州美食、特色民宿、非遗研学、文化度假等多种消费热点为一体,探索非遗新玩法,塑造城市文旅新品牌。但实践队实地走访后也发现,黟县古城建设完善过程中,如何招揽并留住古城的商户,吸引更多的资金谋求长久发展,尚需进一步探索。

  实践队通过访谈了解到,在建筑保护方面,2023年黟县由政府投资510万对历史文化名城核心区古建筑进行消防提升改造,打造集广播系统、火灾报警系统、电气火灾系统、分布式光纤测温系统、监控系统等5大系统于一体的智慧消防监测平台。古城也积极投入数字文旅浪潮,利用数字化平台逐步完善黟县古民居信息档案和《徽州文物图录黟县篇》编撰,完成全县不可移动文物数字化展示系统平台建设,游客市民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享受古建筑数字化展示内容。

人才引进:产业焕新注活力

  “十二都,垫末脚,不是驮柴就驮料。”很长一段时间内,贫困一直都是古称“古黟十二都”的丰梧村的代名词。从“末脚村”到“示范村”,丰梧村的蜕变离不开“新黟县人”开发的各类产业。

实践队赴丰梧村调研

  “新农村建设要有人,年轻人扎根农村对于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我们村非常期待青年们来创业。”丰梧村驻村组长李忠德说到。在李主任的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村中的重点文旅项目朴蔓农场、无名初乡村酒店。

  穿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实践队来到了95后海归褚一凡投资的朴蔓农场。两年前,他以三产融合为理念,利用原本撂荒的土地里种植糯米,将废旧的厂房改建成创意米酒工坊和有酒有肉有故事的蔓廊,建起集酒吧、茶社、网吧、书屋为一体的新业态农场。农场接待大厅还设有农场开发生产的米酒、红茶、糕点等各种产品品鉴体验区。产品包装精美、口味创新,部分米酒还提供定制服务。据负责人介绍,农场的产品多销往上海等地,销量可观。“村民不仅通过土地流转和政府种田补助获得收入,朴蔓农场的建立还为他们提供了就业机会,使他们在当地就能务工养家。”提及朴蔓农场对当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李主任骄傲地介绍,“企业按照项目总投资额4.65%向村集体进行分红。真正实现企业、村民、村庄的三方受益。”朴蔓农场集农业种植、农产品加工及售卖、农事体验、萌宠互动、露营野餐、观赏酿酒、沉浸看书等休闲业态为一体,带动村庄经济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

  实践队参观丰梧村朴蔓农场

  安徽省民宿协会会长陈熙投资的无名初自然疗愈酒店由不同主题设计的11栋依山傍水的建筑组成,为客人提供“无名十二时辰”的服务,是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的代表。据介绍,2023年一季度无名初入住游客1650人次,营业额近170万元。这两年,朴蔓农场举办的“丰溪河畔迎秋收”丰收节、无名初乡村酒店举办的“丰梧花开,陌上清音”音乐节等一系列新潮时尚的活动,促进了文化消费与旅游消费有机结合,使当地文旅融合新业态新模式初现。

  实践队参观无名初自然疗愈酒店

  “引凤栖丰梧”,2023年,丰梧村“新村民”建筑师刘鲁滨和妻子张靓秋发起两期“丰梧·季”乡村建设行动,召开不同主题的乡村赋能圆桌论坛、打造国际乡村营造社、再创乡村公共空间、举办乡村建设巡回展,面向国内国际招募青年建筑学子,以乡村为载体,在保护生态环境、传承文化记忆的基础上,用干预最小的微改造方式让乡村更具活力,探索乡村振兴更多的可能性。

基层治理:数字乡村试点赋能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在丰梧村村委会与驻村干部就数字乡村方面进行了探讨交流。据悉,丰梧村的数字化建设涵盖党建引领、乡村微治理、公共服务、乡村文旅等方面。其中的“数字村务”项目为基层治理升级赋能增效。通过数字化平台实现党务公开、村务公开、乡风文明积分制管理、政策通知、线上喇叭等有关功能,进一步提升村务事务管理水平,为打造和美乡村和提升村民的精神文明注下“强心剂”。

  实践队基于丰梧村发展现状,为丰梧村的发展提出“类似农场的大规模种植农业区可以运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发展智慧农业,在农业生产过程通过智能管理系统进行实时监测和有效调度;开发‘数字+文旅’新经济业态”等建议。

  实践队在丰梧村村委会与村干部探讨交流

  仰高山以立大志,瞩远途而心向往。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汗水挥洒青春,是乡村振兴的主力军。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队员们纷纷表示将走出“象牙之塔”,走向社会大众,以国家利益为重,以人民期盼为念,向下扎根、向上拼搏,为乡村文旅可持续发展建言献策,为乡村治理插上“数智”翅膀,在乡村振兴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通讯员方易圆、周思琪)

作者:方易圆 周思琪 来源: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
  • 乡村振兴好,丹阳耀塘溪——河海大学“港通天下,海定宁波”实践团前往塘溪镇实地调研
  • 寒假社会实践
  • 随着大雪的降临,道路被堵塞,给人们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社区便组织了这场扫雪活动.
  • 07-26
  • 智慧数字驱动治理创新,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
  • 数智引领治理,产业赋能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黟县丰梧村调研
  • 班戈融情推普传声·三下乡文化宣传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