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智慧数字驱动治理创新,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木兰花乡调研

发布时间:2024-07-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了全面部署,强调“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重要精神、2024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要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澜学院“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于7月9日赴武汉市黄陂区木兰花乡开展了主题为“数字技术赋能乡村文旅,绘就和美乡村新画卷”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深入探究了木兰花乡的文旅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和美乡村建设情况。

党建引领,塑造文明乡风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7月9日,抵达木兰花乡景区后,实践队赴杜堂村村委会进行考察。据悉,杜堂村之所以能在乡村振兴中取得重大成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建工作营造了强大合力。杜堂村创新打造“村党支部——村小组——党员能人”组织体系,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开办“乡村振兴大课堂”、雏雁培训等党员活动,使党旗高高飘扬在乡村振兴的一线阵地。村委会成员介绍,“杜堂村的村支书葛国兴、第一书记葛天才作为党员,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每一个困难关口都发挥了‘主心骨’和‘定海神针’的作用。”在党支部和先进党员的领导下,该村以片区联合党委的形式着力织密组织体系,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优化服务体系,彰显成效体系。

  实践队注意到,村委会公示栏写着“有困难不要怕,随时给我打电话”的字样。这是杜堂村精准实施“党建5+”给予村民的承诺。村委会组成民生服务代办服务队、邻里守望志愿服务队、文化体育服务队、法律志愿服务队以及助农志愿服务队为村民和游客提供服务,大大优化了治理体系。同时,杜堂村通过建立“双评机制”召开村代会和村企列席会、开展环境卫生等方面的共评活动、树立共评榜样等手段,汇聚向上向善的良好风貌,乡风文明焕然一新。但实践队发现,各类服务队的热线有时存在着接听不及时的问题,基于此,实践队提出建议乡村治理实行数字化管理,在杜堂村现有管理基础之上借助大数据平台等工具,实现村民问题网上办理制度,加速智能化基层治理建设。

  实践队在杜堂村村委会开展调研

三产融合,打造杜堂模式

  2014年以前,武汉市黄陂区姚家集街杜堂村是省级重点贫困村,村民主要靠外出务工谋生。党的十八大以来,杜堂村创新发展农旅融合的乡村旅游产业,建成木兰花乡景区,依托“三乡工程”,实现“破房”变新房、荒田变花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民房变民宿、乡村变景区的巨大变化,走出了一条独特的乡村致富路。为探究杜堂村蜕变的历程,实践队来到村第一书记葛天才创办的武汉木兰花乡山水民宿进行调研。

  队员们在对管理人员的访谈中了解到,原先杜堂村传统的产业结构以种植业为主。近年来,村委、村民利用农村闲置土地资源开发建设田园综合体,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电子商务、餐饮住宿等新业态蓬勃发展,形成了以观光农业为基础的产业链条,促进了三产融合。“我们景区的民宿都是家乡老宅改造,户主是村民,授权我们公司装修投资外包。”武汉木兰花乡山水民宿有限公司的员工如此介绍。在打造和经营木兰花乡景区的过程中,村民通过“土地流转、房屋入股、景区务工、自主经营”等多种途径实现了增收,达到了景区、合作社、村民三方互利的良性平衡。

  实践队队员与民宿管理人员交流

特色IP,促进不夜城经济

  田园综合体发展到一定规模后,景区又致力打造以木兰文化品牌为支撑、以夜经济为特色的大型农文化旅游项目“木兰不夜城”,将《木兰辞》中最具典型性和特色性的场景故事以农文旅互动沉浸场景的形式呈现,“重述”并“重塑”木兰文化IP,将现代与古代相结合,掀起了继生态游、休闲游高潮后的第三次热潮。

  实践队沿着木兰花田向不夜城景区进发,沿途发现了许多摊位和商户。通过询问,队员们得知不夜城景区由武汉万中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开发,资金来源主要由股东个人出资、集团出资、政府扶贫资金支持、村集体投资人入股几种渠道。景区建成后对入驻商户实行优惠政策。“我们不需要交房租,只需要把自己的水电费交了,最开始上交一笔押金就可以开业了。之后他们(景区)收取5%的提点收益费用。”商户们热情地向队员们介绍。“不夜城这原来晚上还有烟花表演,后来取消后换成了打铁花表演,很有观赏性。”民宿负责人介绍道。

  据悉,不夜城为景区创下周末平均客流量3万的佳绩,2023年,景区民宿入住率达到了80%。参观完不夜城景区后,实践队感叹这座依托村落的不夜城之精妙,但同时也提出景区公共交通不便、景区内部指向牌不够明确等问题。“可以以公众号的形式线上打造景区智能导航系统,方便游客游览。”队员提议道。

  实践队对不夜城景区商户进行访谈

数智赋能,农创智慧组团

  实践队来到了姚集街杜堂村乡村振兴交流中心,对乡村振兴“杜堂模式”作进一步的深入了解。木兰花乡以“一轴一环五彩乡村”模式建设和美乡村“武汉样板”。它的发展以产业融合为轴,以“两山理论”绕村实践为环,打造集红色文化、木兰文化、休闲农业、科研农业为一体的和美乡村。

  实践队还发现,为升级产业链,该村依托数字农业中心、一体化集散中心,通过智慧物联网手段和电商平台进行农产品加工、展销,迅速提升了农业产业的增收和农旅产业的升级。木兰仍坚持全力贯彻落实数字文旅的建设。村委会规划建设农副产品数字展示中心、数字经济乡村总部,建设数字创业乡村,通过引进乡村电竞、农村电商、运动健康及文创等市场主体,构建乡村产业新业态。在农创方面,结合农旅项目,建设智慧共享菜地、智慧大棚,集智慧共享农旅为一体,实现农业智能化、机械化、水肥一体化。实践队将在后续调研报告撰写中基于杜堂村乡村文旅和数字农业的成功案例进一步整合、细化、深化分析,为数智赋能乡村振兴提出普及性建议。

  实践队参观姚集街杜堂村乡村振兴交流中心

  习近平总书记寄语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在此次调研中,“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走出校园、深入基层、服务人民、了解社会,在广大乡村舞台上开阔视野、增长才干、磨练品格,在社会实践的征程中丈量、观察、倾听,在时代责任的担当中以学铸魂、以学增智、以学正风、以学促干,展现了中南大学子务实的青春风貌。实践队用智慧的双眼发现问题,用睿智的头脑破解难题,将数字经济理论知识与木兰花乡乡村文旅发展现状相结合,为木兰花乡乡村振兴和和美乡村建设建言献策,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中南大力量!(通讯员方易圆、周思琪)

作者:方易圆 周思琪 来源: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
  • 乡村振兴好,丹阳耀塘溪——河海大学“港通天下,海定宁波”实践团前往塘溪镇实地调研
  • 寒假社会实践
  • 随着大雪的降临,道路被堵塞,给人们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社区便组织了这场扫雪活动.
  • 07-26
  • 智慧数字驱动治理创新,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
  • 班戈融情推普传声·三下乡文化宣传活动
  • 青春献礼,爱心传递——青年志愿者温暖社区服务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