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团乡村振兴促进团:为乡村振兴注入青春力量

发布时间:2024-07-2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一路向东,奔赴长治市平顺县龙溪镇开展了“乡村振兴,青春笃行”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中,促进团成员紧紧围绕实践主题,秉承着“厚德、精业、济世、报国”的校训精神,充分发挥学校人才优势和学科优势,围绕“健康科普”“基层义诊”“电商助农”“教育关爱”“推普宣传”“绿色赋能”“红歌传唱”等主题开展了系列活动,在祖国大地触摸发展“脉搏”,书写青春篇章。

健康科普“有实招
  
促进团成立了健康宣教组,精选社团院系骨干学生参与,专业涉及预防医学、健康管理、中药学、医学影像学、口腔医学等专业,团队成员围绕“基础操作”“急救小知识”“生活小常识”等多个系列进行健康普及,把讲理论与讲故事结合起来,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好民生热点问题,用真人真事真感情引起群众内心共鸣,以实际行动助力当地百姓走好健康之路。他们还充分利用人际传播手段在基层百姓中推出科普小作品,帮助农村老百姓跨越医疗卫生“知识鸿沟”,同时,充分利用大众传播媒体将相应作品在抖音、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推出,扩展健康科普受益面。在健康科普工作中,大家切实感受到了祖国基层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变化,也更加深刻认识到夯实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和“精医报国”的重要意义。

基层义诊“有温度
  
长治医学院为医学类高等院校,拥有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学校“第一村医”下沉基层、服务百姓健康的故事曾被新华社、半月谈等报道,促进团成员与“第一村医”工作队、首都医科大学的专家一同在东寺头村为当地百姓开展了“健康义诊下基层”活动,设立了消化科、骨科、中医科、b超等义诊“科室”,通过询问病史、测量血压、b超检查、心电图检查等,为当地村民解答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类医疗保健及健康问题,引导和帮助基层百姓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基层百姓健康筑根本、夯基石,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同时队员们还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就国家医保最新政策、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等开展了相关活动,帮助村民树立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理念。

电商助农“有亮点
 
促进团成员深入平顺县龙溪镇,围绕该镇香菇种植基地、龙溪山集等特色产业,走进地头、深入田野、坐上炕头,进行数字赋能乡村发展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发现乡村特色产业在发展中的难题、破解发展瓶颈、探索发展路径,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赋能增效。深入“太行电商小镇”,探寻让“土疙瘩”变成“金疙瘩”的“发展秘籍”,并结合当地发展需求、特色资源、产业项目积极建言献策。在龙溪山集王老师的协助下,队员们化身带货主播、乡镇代言人,以故事讲述+产品介绍,让网友“零距离”了解乡土故里,他们耐心讲解产品特点,认真回答观众提出的问题,为直播注入了青春力量、为当地特色农产品销售拓宽了渠道。

教育关爱“有担当
 
“只要有一条‘小鱼’在乎,我们都会义无反顾。”促进团成员通过书籍伴读、运动拓展、青蛙跳跳、歌曲合唱等丰富多样的形式,为在平顺县龙溪镇研学的小朋友们提供教育关爱服务。促进团成员还带领毕业班小同学们走进龙溪镇香菇种植基地进行采摘劳作,讲解采摘香菇的正确方法,引导小朋友仔细观察香菇的生长状况,了解香菇的培养方法及种植技巧。以兴趣导向,帮助小朋友在采摘劳作中实现自我突破、提升自信心,激发小朋友的自主性、责任心,理解劳动的使命感和幸福感。

推普宣传“有行动
 
促进团成员们通过视频、小课堂等形式向龙溪镇居民宣传普及普通话的重要性,对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程度和质量情况开展调研,收集相关数据,为推动当地文化发展与普通话普及提供了有力数据支持;详细询问学习普通话的途径与方式以及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为有针对性地制定推普的方法提供依据;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在龙溪镇少年儿童中开展“经典诵读”“汉字书写”活动,让少年儿童在深入读书、习读经典中感受语言文字魅力、传承文化经典,从而增强文化自信、树立远大理想。
 
“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这是团队成员带着小朋友们进行的绕口令关卡大挑战。结合如今儿童语言情况,成员们为孩子们上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儿童趣味推普课,培养了孩子们普通话听、说、读、写的能力;带领孩子们开展了“诗词朗诵大声读”等趣味游戏活动,过程中,促进团成员不时纠正孩子们的发音,引导他们正确地讲普通话。寓教于乐不仅增强了互动性,还有效激发了孩子们学习普通话和使用普通话的积极性,在孩子们心中播撒了“我爱普通话”的种子。促进团成员王磊表示,将继续加强自身专业知识学习,更好地利用学科优势和专业优势,助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普及与推广,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绿色赋能“有意义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更好地宣传生态理念、科普环保知识、坚定乡村文化自信,促进团成员深入田间地头、产业项目现场开展“绿色环保行”活动,活动开展“以新发展理念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为主题,注重加强对生态文明理念的宣传教育,将绿色生态故事、平顺实践故事、生态文明意识等理念,精准送入长治市平顺县龙溪镇。以普及垃圾分类、识别生物多样性、宣讲绿色故事等方式,让生态文明宣教既“有意义”又“有意思”,有效增强基层群众环保意识以及当地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水平,树立绿色可持续发展思路,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促进团成员郑媛表示,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守护绿色中国梦,我们青年人责无旁贷。

红歌唱响有传承

红色旋律,是传承红色知识、弘扬红色精神的重要载体。促进团成员接受革命洗礼,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奋斗激情,在龙溪镇开展了“红歌传唱”活动。带领研学的小朋友们挥舞小国旗,将浓浓爱国情化作歌声。在《我和我的祖国》这首红色歌曲中让红色精神在优美的旋律中流淌。孩子们化身为小小红色文化传承者,嘹亮的歌声回响在空气中,每一个音符都是一颗种子,在空气中生根发芽,穿越了时空,与历史的脉搏同频共振。实践过程中,促进团成员均佩戴团员徽章,亮明身份、作出承诺,在实践中淬炼思想、增强本领、团结奋斗。

长治医学院大学生记者乡村振兴促进团成员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的山水风光,以眼睛观察民生百态,以真心品读平顺当地的社情民情,用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乡村振兴的种子播撒在乡村田野。促进团将继续乘时代新风,推动科普宣讲大众化、健康科普课堂生动化、实践活动常态化,展现“强国有我”的青春之风采、青春之能量、青春之担当。
(郑媛)
作者:多彩大学生网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乡村振兴好,丹阳耀塘溪——河海大学“港通天下,海定宁波”实践团前往塘溪镇实地调研
  • 寒假社会实践
  • 随着大雪的降临,道路被堵塞,给人们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社区便组织了这场扫雪活动.
  • 07-26
  • 智慧数字驱动治理创新,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
  • 数智引领治理,产业赋能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黟县丰梧村调研
  • 班戈融情推普传声·三下乡文化宣传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