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红色记忆照亮乡村振兴前行路

发布时间:2024-07-24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红色记忆照亮乡村振兴前行路
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动员广大青年服务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投身乡村振兴伟大实践。7月6日至8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青春力行”社会实践队以“红色寻踪心向党,青春助力振兴梦”为主题,奔赴福建省宁德市屏南县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活动。此次实践不仅让我领略了屏南的自然风光和红色文化,更让我踏上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追寻领袖足迹,领悟革命精神,汲取奋进力量,传承红色基因。在宁德市屏南县城西部50公里处,有一片南方少有的高山草甸。800多米海拔的山顶芳草萋萋,绿树环绕,游人如织。那就是实践队此次要前往的目的地: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践示范基地”——仙山牧场。青色的草甸下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仙山牧场还是闽东北特委、闽东北军分区驻地遗址,1989年8月,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此举办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深入研究探讨闽东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
 
在讲解员的讲解下,实践队队员们沿着习近平总书记足迹,先后参观了守正厅、启新厅和笃行厅三个主题展厅,参访“摆脱贫困”主题展览馆、“四下基层·信访接待下基层”主题馆等教育基地,亲身了解体验独具特色的闽东风貌、底蕴深厚的闽东文化、“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闽东精神。通过一幅幅历史图片,大家共同回顾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学习历史,实地感受当年习近平总书记首创中心组学习进基层的生动实践,深刻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对闽东大地的深厚感情,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人民至上执政理念,更加充分认识到抓好理论武装的重大意义。
由于仙山牧场的风光旖旎以及红色精神底蕴,牧场美景与红色文化交相辉映,成为路下乡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随着屏南县推进全域旅游发展,路下乡打开思路,深入挖掘丰富的老区资源优势,打造红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红色小镇是以路下乡集镇为起点,沿着前往仙山牧场的G237为轴线,以仙山牧场为目标的一个大型红色文化旅游项目,沿线涵盖了三万里村、门里村、中秋村、山峰村等村庄。吸引众多游客前往,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推动乡村经济振兴,最终达到乡村振兴的目的。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英雄虽已离去,精神永驻边关。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包括抗战英雄在内的一切民族英雄,都是中华民族的脊梁,他们的事迹和精神都是激励我们前行的强大力量。”实践队一行来到宁德市屏南县下山口村的陈祥榕纪念馆。该纪念馆系村民们为了纪念陈祥榕英雄自发筹资建成,展馆主要分为陈祥榕生前事迹展厅、字画馆、遗物展厅、会议厅。2020年6月陈祥榕同志在中国西部边陲喀喇昆仑高原加勒万河谷边境冲突中突入重围,营救战友,英勇战斗,奋力反击,毫不畏惧,壮丽牺牲。
 
纪念馆负责人陆道生先生分别从“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尊老爱幼,传承美德”“勇毅从军,报效祖国”“宁洒热血,不失寸土”四个方面围绕陈祥榕烈士的生平事迹为实践队队员们展开讲解,让我们对陈祥榕烈士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同时,实践队师生们也通过陈祥榕烈士的遗物和纪录片,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这位牺牲时年仅十八岁的少年的满腔热血。在祖国西部漫长的边防线上,陈祥榕和卫国戍边英雄们,已融入苍茫的山河地理间,守护着祖国的安宁和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用青春和热血为人民戍边、为祖国守防,也早已成为一代代边防官兵赓续传承的血脉信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是陈祥榕18岁时写下的战斗口号,这句口号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成为当代中国青年发自内心的最强音。自纪念馆建成,青年学子们络绎不绝的前往进行参观了解。
 
品一口香醇的黄酒,赏一出温软的四平戏,泥腿子会画油画,年轻人忙着搞直播……在龙潭,有田园味道,也有文艺气息。在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第六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省级乡村振兴试点村——熙岭乡龙潭村,屏南红粬黄酒酿造技艺传承人陈孝总与四平戏团长陈官购分别带领实践队队员们参观了黄酒博物馆与四平戏博物馆,感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台戏(四平戏)、一坛酒(龙潭酒)”独特魅力。
 
参观时,陈孝总先生还给我们品尝了一下黄酒,让我们亲身体验到黄酒的韵味,一杯黄酒下肚,暖心又暖胃;陈官购先生还邀请了一位四平戏演员让实践队队员们亲身体验了四平戏的魅力,感受到了传承人的辛勤付出和坚定信念。
 
通过熙岭乡宣传委员吴泽光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林正碌先生牵头启动了“人人都是艺术家”油画公益教学,带领团队给村民开展免费油画培训,先后培训近百人,既拓宽了百姓增收渠道,更重塑了村里的文化生态。在此之后,龙潭村有意识地培育发展“人人都是+”志愿服务品牌,分领域、分行业成立乡村干部、文创人才、非遗传承人等文明实践队伍,常态化开展“人人都是酿酒师”“人人都是咖啡师”等活动,并通过办民宿、开直播等方式,“线上+线下”展现现代农村田园诗画生活,激活文创、文旅新业态,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的特色乡村振兴路。挖掘四平戏、红曲黄酒酿造技艺等非遗文化魅力,举办传统戏曲公益演出、黄酒文化节、乡村音乐节、万物集市等文明实践活动,吸引年轻人“回来”,城里人“返乡”,喜欢乡村生活的人“赶来”。
 
龙潭村从2015年59座古民居全部空置荒芜、100多名村民留守,到如今吸引回流返乡就业人员400余人,以青壮年人口为主的常住人口已达700多人,实现了从荒村“流人”到胜境“留人”的华丽转身。
 
“党组织+古村落+能人+村民+互联网”——乡村振兴新样板。熙岭乡宣传委员吴泽光向我们介绍:四坪村依托其独特的自然风貌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吸引了大量“新村民”前来租赁古民居,进行文艺创意修缮和文化艺术空间创设。这些“新村民”带来了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现代化的宣传手段,通过自媒体等渠道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我们在四坪村村内进行发放调查问卷进行调研,接连到爱故乡书吧,星空文化馆,潇然法式面包店,啤酒手作工作室,玩泥吧陶艺工坊等文创活动基地,采访活动基地里面的新老村民,了解到新老村民“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理念,点亮了城乡融合、多主体参与、多业态共创的乡村生态产品价值化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村内兴起的啤酒屋、音乐酒吧、咖啡屋等旅游新业态,不仅丰富了村民的精神生活,更为村庄带来了源源不断的经济收益和发展机遇。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实践队一行来到鲜珥家(福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践队师生们参观了鲜珥家的包装车间以及直播场所,深入了解产品外包流程与旗下相关产品的详细情况。
 
通过实地学习,将经管类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了解当地现代化企业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作用。据悉,鲜珥家通过招商引资进入屏南设厂,为当地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有效解决了劳动力剩余的问题以及家乡农产品无法走出大山的现状,帮助解决农产品滞销困境,推动了乡村振兴的发展。鲜珥家通过TOB(面向企业)方式与电商平台合作,以“公司+农户+平台+40万核心代理商”模式,打通了传统电商、社交电商、网红自媒体电商等多种销售渠道,通过精深加工提高产业附加值,开拓具有专门供应链、线上全覆盖的销售渠道,利用电商直播、品牌推介,推动屏南食用菌“走出深闺”、走向国内外。不仅让当地农产品不再愁卖,更让其主要产品新鲜银耳销量全国领先,获得20多个行业奖项。
 
此外,实践队前往福建屏南瑞幸咖啡烘焙基地参观学习。负责人带领实践队参观了烘焙全流程,大家了解到该处瑞幸烘焙基地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与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只有实现乡村产业振兴,才能更好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屏南县的乡村振兴实践充分展示了非遗文化与文创产业相结合的巨大潜力。通过传承与创新并举、古韵与新风交融,屏南县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随着更多“新村民”的加入和更多创新元素的融入,屏南县的乡村振兴画卷将更加绚丽多彩。乡村振兴是包括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的全面振兴。产业是发展的根基,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途径和长久之策。只有做到产业振兴,才能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筑牢乡村全面振兴的物质基础,实现乡村高质量发展。
 
 
 
 
 
 
作者:周心语 来源:福建技术师范学院侨兴经济与管理学院暑期三下乡
  • 乡村振兴好,丹阳耀塘溪——河海大学“港通天下,海定宁波”实践团前往塘溪镇实地调研
  • 寒假社会实践
  • 随着大雪的降临,道路被堵塞,给人们得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不便,于是社区便组织了这场扫雪活动.
  • 07-26
  • 智慧数字驱动治理创新,产业融合赋能乡村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
  • 数智引领治理,产业赋能振兴 ——中南大“智旅赋能·文旅增效”乡村振兴实践队赴黟县丰梧村调研
  • 班戈融情推普传声·三下乡文化宣传活动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