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暨南大学文学院组织“荷荔兴乡”乡村振兴实践团走进广州市从化区钓鲤村,开展了一系列实践调研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分析,总结出了钓鲤村全貌调研报告并规划了乡村建设分期发展方案,为钓鲤村的乡村振兴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
实践团秉承“百千万工程”的实践精神,深入一线开展调研。通过“调研+对话+策划”多轮驱动的方式,对钓鲤村的农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剖析。
实践团走访了钓鲤村的荷花园和水果玉米种植基地,详细了解了这两个区域的未来发展方向以及钓鲤村休闲农业建设的整体规划,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采访等多种形式,广泛收集了当地游客和村民的意见和建议,以期为推动钓鲤荷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为了更全面地掌握钓鲤村的发展潜力和优势,实践团还走访了周边村落汉田村和锦一村,参观了现代农业产业园、荔枝标准化种植示范区以及电商直播间等,深刻感受到新型集体经济给农村带来的前所未有的变革与机遇,以及其在乡村振兴道路上的磅礴发展动力和无限潜力。
实践团与钓鲤村党总支书记郭金培进行了深入交流,进一步了解到钓鲤村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现状和面临的挑战。在与江埔街团工委副书记刘志文的座谈交流会上,刘志文强调了农文旅深度融合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性,并表示钓鲤村将继续以轻资产投入的形式,循序渐进地推进特色休闲农业的建设。
实践团于7月16日在钓鲤村党群服务中心举行了成果汇报会。结合钓鲤村的具体实际,实践团提出了一份贴合村情、顺应发展规律的阶段式线性发展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循序渐进、以点带面的分期发展规划,助力钓鲤村农文旅融合新路径的探索,为钓鲤村新型农业集体经济发展提出青年方案。
实践团的调研成果得到了刘志文和村干部们的高度肯定与鼓励。刘志文表示,“我们从大家的成果汇报中看到同学们在知识储备、生活阅历、社会认知以及市场洞察力方面的出色表现,此次汇报为我将来对钓鲤村实施发展规划提供了许多新思路和新方向。”实践团成员也纷纷表示将继续关注钓鲤村的发展情况,并为其后续发展建言献策。
此次暨南大学“荷荔兴乡”实践团的调研活动不仅展现了青年学子对乡村振兴事业的热情和担当,也为钓鲤村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和希望。未来,我们期待更多这样的实践活动能够深入农村、贴近农民,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的青春智慧和力量,谱写乡村振兴实践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