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在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的探索

发布时间:2024-05-06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一、背景
(一)时代背景
       当今时代是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社会大众对于网络依赖性也逐步加强,由于网络的交互性、及时性、多元性、隐匿性等特点,当代高校学生对于网络舆情的关注也逐步加深。网络舆情具有直接性、随意性和多元化、突发性、隐蔽性、偏差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导致高校学生在三观还未完全建成时,容易被舆论所带偏,对于舆情有着从众性、偏激性从而会在网络上发表一些不当言论。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身为法学生,本篇希望依照党的二十大报告从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这一角度对于当代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进行一次探索。
(二)研究背景
       在网络舆情管理方面,具有典型代表性的学术成果主要有四种论述:一是从立法上进行完善,利用法律法规从源头上规范和控制舆情的传播(E·Noelle-Neumann,1993)。二是实施自律,利用网民自身的道德观和对自我行为的控制约束网络舆情的发展(Tajfel H,1978)。三是加大技术控制,通过技术方面的提高对网络舆情加以控制(Tajfel H,1982)。四是推行行政许可制度,对用户访问网络信息加以控制,从而规范网络环境(Vinokur A、Bumstein E,2008)。
       在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方面,高校应当结合中国国情、学校现状和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研究出一套适合自身高校对网络舆情治理的有效办法。现对于高校舆情方面淮阴工学院申请了一种基于文本分析算法的高校舆情数据分析系统构建方法的发明专利,四川大学锦江学院申请了高校舆情分析系统及分析方法的发明专利这两所高校对于高校舆情的分析方面给了其他高校对于本校网络舆情方面提供了新思路。
二、舆情的内涵、特点
       舆情是指在特定时期内,公众对某一事件或问题所产生的集体情绪和舆论倾向。高校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组织,舆情问题时有发生。高校舆情是指在高校内部或外部引起广泛关注的事件、言论或情绪,并通过网络和传媒渠道传播开来,会对高校形象和声誉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高校舆情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传播速度快,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一个舆情事件往往在短时间内就能迅速引发广泛关注,甚至成为热门话题。
       二是,高校舆情具有多样性。高校舆情的内容多种多样,涵盖教学、管理、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有些舆情与高校教学质量、学术研究成果有关,对高校形象有正面的推动作用。而另一些舆情则是因为学生事件、师生冲突等负面情况引起的,这些舆情对高校形象造成负面影响。因此,高校需要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积极回应舆情,维护自身形象。
       三是,高校舆情具有传播广泛性。高校舆情往往通过网络和传媒渠道传播,覆盖范围广泛。一条舆情事件经过网络传播后,很快就能引起公众的关注和讨论。同时,传统媒体也会对高校舆情进行报道,进一步扩大舆情的影响力。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与媒体的合作沟通,及时提供准确的信息,以避免舆情被误解或夸大。
四是,高校舆情具有影响深远性。一条舆情事件的影响往往不仅仅局限于校内师生,还可能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舆情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引发公众对高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质疑,甚至对整个教育体系产生影响。因此,高校需要高度重视舆情事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应对,以保护高校的声誉和形象。
       综上所述,高校舆情具有时效性、多样性、传播广泛性和影响深远性等特征。高校应该加强对舆情的监测和引导,及时回应舆情,积极维护高校的形象和声誉,以提升高校的整体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
三、现状
       要对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有一个准确的认知,就要开展实际调查,获取实际的调查数据,这样才能够真正的认清当前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状况及其特点和走向,并在调查分析中更好的了解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各项问题,结合调查数据的实际情况,做出针对性的分析。为了更好的掌握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状态,我们选择通过问卷星程序对在校大学生发起线上问卷。本次调查共发放 500 份调查问卷,去掉不达标的问卷,共得到 477份的有效问卷,有效率达到了 95.40%。
       在本次调查问卷中,前部分针对大学生网络舆情做出了全面的调查,具体涉及到大学生对于舆情关注的渠道、内容和做法,后部分针对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了解渠道和解决措施,了解掌握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进一步的分析,从而剖析出在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所出现的问题,对已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整理分析,从受访者的基本信息中可以获得很多较为有用的信息。
四、高校引导与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
       教育之所以为人类社会是必需,就在于它能够高效地解决人的学习问题,学校的教育功能是无法代替的,对于最基础的知识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中就已学会,所以对于高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对于学生专业性知识的教导和对于学生正确三观的培养、对于社会技能的掌握。
       当代大学生虽具有思维更为活跃和开放、富于创造和激情、敢于尝试和挑战等优点,但也存在思想意志不坚定、自我意识强烈、情感较为脆弱等缺点。由于这些缺点大学生更容易被网络舆情所影响,在网络中发表偏激言论,在现实生活中做出过激行为,从而会导致社会环境的混乱。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舆情的管理和治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高校要积极主动参与网络舆情,引导舆论走向积极向上的方向发展。高校拥有丰富的学术资源和专业知识,可以通过发表权威学术观点、提供专业解读等方式,对网络舆情进行引导。例如,当某一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时,高校可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发表观点,通过权威声音来平息舆情的波动,引导公众理性思考。
其次,高校引导能够加强网络舆情的监管和管理。网络舆情的迅速传播往往伴随着信息的不确定性和虚假性,容易引发恶意炒作和传谣。高校可以通过建立舆情监测系统、加强信息审核,等方式,及时发现和处理网络舆情中的不实信息和恶意行为,维护网络舆论的健康发展。
       此外,高校引导还能够提升学生正确对待网络舆情的能力。如今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产生盲从、偏见等不良心态。高校可以通过开设相关课程、组织讲座等形式,教育学生正确辨别信息真伪、理性对待网络舆情,培养学生的媒体素养和批判思维能力。
五、探索高校舆情机制
       高校舆情治理要贯彻在日常校园治理的方方面面,同时舆情治理要保证法律与教育相结合,探寻合适的治理机制。
(一)加强思想政治法治教育,引导舆情正确导向
       开展思想政治法治宣传讲座,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价值观,让学生在关注舆情时更加理性,同时使其在网络上理性发表言论。同时高校也需组织相关活动,如开展校园知识竞赛,舆情主题班会,来加强学生的信息辨识能力,提升学生网络素养和舆情认知能力。教育学生正确使用网络,锻炼他们的信息辨别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理性对待网络舆情,不被虚假信息和谣言所误导。加强对师生的舆情教育和培训,提高舆情意识和应对能力,使全体师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舆情管理中来。
       高校在治理中要运用公众号等平台将正确价值理念逐渐渗透到校园网络中,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观念。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提升其法律素养和法治意识。增强学生责任意识,知晓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加大对网络舆情引导的投入,提升网络舆情引导力,引导整个校园网络舆论走向,把握舆论引导主动权,利用官方公众号等校园网络平台,发挥正向引导作用,推动网络舆情健康发展。
(二)健全规范舆情管理机制。
       舆情监测是舆情管理的基础,高校应建立起完善的舆情监测体系,明确舆情管理的流程和责任,加强舆情管理的组织领导和监督机制,形成科学、规范、有效的舆情管理体系。由老师,辅导员组成舆情监管小组,实时监管校园舆情现状。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对大学生舆情状况进行实时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潜在的舆情风险。其次,高校应加强舆情引导和回应能力。当舆情事件发生时,高校应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引导舆论导向,避免谣言和不实信息的传播。同时,高校应建立起快速反应机制,及时通过公众号,班会等形式回应舆情事件,及时向学生传达真实、准确的信息。同时要平衡监管与引导,在高校网络舆情治理中要完善相关校规,实时关注校园网络发展状况,对校园舆情进行实时监管,构建和谐校园网络秩序。最后,要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舆情治理机制,在高校舆论治理过程中要做到“线上”“线下”相结合,线下成立舆情管理中心,实时关注校园舆情发展动向,定期开展网络舆情宣传讲座,引导学生文明上网,理性,公正的发表自己对舆情的认识。线上需引导学生及时辨别信息的真伪,及时引导校园舆情传播,稳定校园秩序。定期发布推文,提高学生的责任意识,引导自我约束。诚然,高校健全舆情管理机制对于维护校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加强舆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加强舆情引导和回应能力,加强舆情危机管理能力,同时建立起长效的舆情管理机制,以应对和化解舆情风险,实现高校良好的舆情管理效果。
(三)进行法治建设,积极应对高校舆情。
       中国式现代化法治建设理念对校园舆情的影响还表现在校园治理能力提升方面。法治建设需要高校具备有效的治理能力,包括信息收集、分析和应对能力等。高校应立足具体实际,实时关注学生发展需求,发布相关问卷,充分了解校园舆情的基本状况,广泛了解教师,学生群体的意见与诉求,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实际的舆论治理办法。有针对性地制定规则和措施,来应对校园舆情事件,维护校园的稳定和和谐。
       高校应制定相关治理规定,为高校舆情治理提供明确的规范和准则。在舆情事件中,受到主观情绪的影响情绪,学生有时会做出不理性的判断,这时候,法律的力量就能够起到调和和指导的作用。通过建立校园健全的规责体系,明确高校内外的权责边界,为舆情事件的处理提供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建立公正、公平、公开的舆情处理机制。
       加强法治建设能够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和应对能力。高校舆情事件常常涉及到学生、教师、校方和社会各界的利益关系,处理起来需要平衡各方的关切和诉求,复杂而敏感。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制度,明确高校舆情的管理责任和权力,加强高校舆情管理的规范化水平,提高高校应对舆情事件的能力和效率。通过法治建设,为高校舆情提供一个公正、公开、透明的解决平台,让各方能够在法律框架下进行解决实际问题,避免舆情事件恶化和蔓延,维护高校的稳定和和谐。
       综上所述,法治建设在应对高校舆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通过法治建设,才能为高校舆情提供明确的规范和准则,加强高校的舆情管理和应对能力,促进高校舆情问题的解决,提升高校舆情事件的预防和应对能力。相信在法治建设的引领下,高校舆情问题将得到更好的解决,高校将能够更好地履行其使命,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作者:周雨昕;潘亚男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探寻历史之河,传承文化之脉
  • 三元学社开展“聚力环境保护,共建美丽中国”宣讲会
  • “埋下一颗名为梦想的种子”支教活动
  • 赏国画之美,品人文之韵——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述画千秋”宣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