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法治化建设应对机制研究 --以无锡太湖学院为例
一、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治理的背景和意义
(一)背景
在当今社会中,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使得信息传播更加快捷和广泛,网络舆情成为了影响社会稳定和组织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机构,也面临着网络舆情的挑战与影响。其中包括多样化的网络平台和内容 、公众参与与互动和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
不同的网络平台和内容形式给舆情管理带来了复杂性。信息传播不再局限于传统媒体,社交媒体、微博、抖音、小红书等各种渠道都成为舆情传播的平台。这使得舆情监测和管理更具挑战性,不同的网络平台和内容形式也给舆情管理带来了复杂性。网络舆情活动受到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限制和规范,舆情管理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平衡言论自由与信息安全之间的关系。同时,政府相关政策的引导和指导也对舆情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二)意义
研究民办高校网络舆情与法治化建设的背景和重要性对于改善民办高校的声誉、提升教育质量、保障学生权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加强信息监管等手段,可以有效规范民办高校的网络舆情管理,维护社会稳定与公正,促进高等教育的发展,促进发展和创新,提升社会信任度。
二、国内对于网络舆情的研究现状
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研究在国内逐渐受到重视,相关研究逐渐增加。在舆情监测与管理方面,研究者关注民办高校在网络平台上的舆情表达和传播,并探讨如何进行舆情监测与管理,以应对负面舆情和舆情危机。应对舆情传播与影响时,研究者关注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特点和影响机制,分析网络舆情对民办高校声誉、形象和招生等方面的影响,并探讨相关因素对舆情传播和影响的影响机制。面对社会舆论与公众参与时,研究者关注民办高校网络舆情与社会舆论之间的互动关系,探讨公众参与对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以及如何引导公众参与舆情管理。讨论管理策略与案例研究时,研究者通过对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管理的案例研究,总结经验和教训,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和措施,为民办高校及相关机构提供参考和指导。
虽然国内对网络舆情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如数据获取难度、舆情预测精度等。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研究方法的创新,网络舆情研究有望继续深化,为社会舆情管理和治理提供更好的支持。
三、民办高校网络舆情影响因素分析
民办高校网络舆情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涉及到各个层面和环节。其中包括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网络舆情中的事件性质和严重程度对影响力有重要影响。一些严重的事件,如学术不端、招生欺诈等,通常会引起更大的关注和讨论,对民办高校的声誉和形象造成更大的冲击。网络舆情中往往存在舆论引导和操控的现象。某些个人或团体可能通过有意引导或操纵舆论来影响民办高校的形象和声誉,增加舆情的负面影响。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是网络舆情的主要传播渠道,它们的影响力和用户数量会直接影响网络舆情的影响力。不同的社交媒体平台和网络论坛具有不同的用户特征和传播规律,媒体的报道和关注度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也很大。如果主流媒体对网络舆情事件进行大量报道,会引起更多人的关注和参与,进一步扩大舆情的影响力。民办高校自身的声誉和形象也会影响网络舆情的发展和传播。若学校一直保持良好的声誉和形象,对抗网络舆情的能力可能更强。网络舆情发生的环境和氛围也会对其产生影响。如果整体网络舆论环境不正面或负面,舆情事件可能更容易扩大和传播。学校的管理措施和回应策略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也很重要。如何及时、恰当地回应舆情问题,以及有效监测舆情并采取措施进行管理,对于化解和减少舆情影响至关重要。
四、民办高校网络舆情应对问卷调查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研究采用的是网络调查方法,运用问卷星APP,调查对象是无锡太湖学院。下面对调查情况进行简要说明:
共计回收问卷1908份,其中有效问卷1364份。从调查问卷回收以及调查问卷有效率数据来看,本次调查回收率以及问卷有效率均较高,符合调查研究问卷的相关规范和规定。本次问卷男生数量大约占据20.97%,女生数量大约占据79.03%,经过对男生女生单独的问卷对比分析和研究显示男女生性别比例并不影响本次的调查结果。
五、民办高校网络舆情问卷详情、数据统计与分析
此次网络问卷包括网络舆情多个方面,如:第一,你在网络上关注舆论较多的途径是。第二,面对网上热点事件,你会评论转帖、或在网上发布言论吗?第三,你对于网上信息的真实性的关心程度?第四,你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有?第五,你觉得高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强网络舆情的法治化教育。下面,笔者对这些问题的答卷进行统计和分析:
(一)你在网络上关注舆论较多的途径是。
有效调查学生总数为1364人,其中62.9%学生选择了短视频平台,32.26%学生选择性了社交平台,还有一部分同学选择了新闻官媒(3.23%)和其他(1.61%)。
(二)面对网上热点事件,你会评论转帖、或在网上发布言论吗?
在1364份的有效问卷中,总共有1.61%的学生选择会在网上评论转帖或发布言论,以及9.68%的学生选择大部分会。这部分学生具有较强的参与性和表达意愿,在面对热点事件时更倾向于通过网络来表达和分享自己的观点。占比最大的一部分的学生选择偶尔会在网上评论转帖或发布言论。这些学生可能根据具体情况和个人兴趣选择是否参与,表明他们对热点事件持有一定关注度,但不是每个事件都会积极参与讨论。有35.48%的学生选择从来不会在网上评论转帖或发布言论。这部分学生可能对网络舆论持保留态度,或者更偏向于默默观察和获取信息而不愿表达个人观点。
(三)你对于网上真实性的关心程度。
根据结果显示,有50%学生选择了关心网上真实性。这部分学生对于网络上的信息真实性非常关注,意识到虚假信息的存在,并且愿意主动去验证和辨别信息的真实性。有46.77%学生选择了一般关心。这些学生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一定程度的关注,但可能对于验证和辨别真伪的方法和手段还不够了解或没有太大的兴趣。只有3.23%学生选择了不关心。这部分学生相对较少,可能对于网络信息的真实性并不重视,更倾向于接受并转发信息,而不过多思考真实性的问题。
(四)你认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有
20.97%的学生选择了校内非官方渠道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这表示学生们意识到在校园内存在一些非官方渠道,例如学生社交平台、校内论坛等,这些渠道在高校舆情中起到一定的信息传播作用。有257名学生选择学校官方渠道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这部分学生认为学校官方发布的信息具有较高的可信度,并认为学校官方渠道是最直接和权威的信息来源。33.87%的学生选择网上舆情导向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这表示学生们认识到网络舆情在高校舆情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包括各类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平台等对高校网络舆情的传播和引导作用。其余的学生选择同学间的传播作为高校网络舆情的来源。这表明学生们认识到同学之间的口碑传播和信息交流在高校舆情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同学之间的言论和传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高校的舆情态势。
(五)你觉得高校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加强网络舆情的法治化教育。
选择最多的是举办网络舆情普法讲座作为加强网络舆情的法治化教育途径。这表明学生们认为通过举办讲座的方式普及网络舆情的法律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网络素养。83.87%学生选择了增加网络舆情法治选修课。87.1%学生选择了开展法治实践活动。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例如模拟法庭、辩论赛等,可以提高学生们在网络舆情法治化方面的实际操作能力和法律素养。
72.58%学生选择了出台与高校网络舆情相关的校规。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要求和责任,加强对学生在网络舆情方面的引导和监管。
六.民办高校网络舆情法制化应对机制建设的建议
(一)政策制定与法治宣传,强化法律意识和法治宣传
在我们的调查中有72.58%的学生希望可以出台与高校舆情有关的校规,所以政府可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舆情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标准,明确责任主体,明确处理网络舆情的程序和方式。强化法律意识和法治宣传加强对民办高校师生的法律教育和法治宣传,有30%左右的学校一年内法治宣传讲座不超过两次,应当加大力度提高大家的法律意识,增强遵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
(二)建立科学的信息收集与监测系统
建立全面、及时、准确的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和监测系统,能够对网络舆情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评估。加强舆情数据分析和应用。对网络舆情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掌握舆情的规律和趋势,为政策制定和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加强舆情宣传和引导
有62.9%的大学生反映学校一年内开展网络舆情讲座不超过两次,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推动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与创新,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的优势,提供更多元化、灵活性更强的教育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同时,需要注重教育方式和方法的创新,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反馈,积极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完善投诉举报机制与舆情处置机制
建立健全的投诉和举报渠道,保护公众的合法权益,及时处理网络舆情中的问题和纠纷。建立舆情处置机制,建立网络舆情的处理机制,明确责任分工,及时回应和处置网络舆情,维护舆论秩序。
(五)建立相关学生组织
建立相关学生组织可以帮助民办高校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想法和意见,从而更好地引导和管理网络舆情。此外,建立相关学生组织还可以帮助民办高校更好地维护校园安全,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等。
作者:巩一凡;王铂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寻找红色记忆,传承革命文化
-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历史不会因时代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
- 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