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学思践悟新思想,生科之声谱华章”——暑期实践有感

发布时间:2023-09-02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党的先进理论塑造青年,党的光荣使命呼召青年。7月7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1级本科生党支部的9名预备党员,来到甘肃省会宁县开展为期21天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我们为什么选择会宁?因为,会宁是中国革命圣地,长征在这里胜利结束。红色血脉在这片土地上流淌,铸就了伟大的会师精神。同时,会宁拥有厚重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令人动容。
我们以“‘会’集青年党员才智,‘宁’聚生科青春力量”为主题。走进红色文化景区与场馆,走进田间地头与乡村社区。实地实践、亲身体悟。通过采访,座谈等形式,细细品味这片土地中蕴藏的红色记忆与文化瑰宝。
会宁红军会师旧址 ,亦称为会师园。是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而扩建的革命遗址。园内保存有遗址复原建筑若干,以及会师纪念馆一座。走进纪念馆,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在这里,百年前的时光被封存,透过展示窗,我的目光落在一件件文物上。有些早已破旧不堪,处处透出古旧的气息。有些虽然被保护的光亮如新,但细细看去,能隐约在缝隙里看到一丝暗红色的污垢,那是什么?或许是一位战士的鲜血,在他(她)牺牲时溅落在上面。我的内心顿时充斥一股复杂的情感,仿佛要喷涌而出。百年前的他(她)们,或许和我一样,正值青春年华。但他(她)们却义无反顾的拿起武器,背起行囊。随大部队踏上万里征途,以求为中国革命留下星星之火。百年后的他(她)们,虽已不在,但却在他(她)们走过的土地上留下了一座又一座的丰碑!走出纪念馆,我暂避双眼细细品味,再睁开眼来抬头望去,远处的会师纪念塔,如同一位红色巨人屹立于天地之间。看啊,他(她)们的血和肉铸就了我们脚下的繁华。听啊,他(她)们的呐喊和欢笑依旧回荡在西北天空之中。“吾辈志耕天下事,不负苍黎不负心”!我这样对自己说道。
告别会宁红军会师旧址,我们动身前往会宁县文化馆。这里,我们参观了会宁县标志性的非遗文化。文化馆工作人员的生动讲解,为我们眼前拉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我不由得联想起来。乡野地头,结实能干的西北汉子抡起锄头,在空中划出一道又一道优美的曲线。汗水沿着脸颊滚落,汉子拿起汗巾擦拭一番,抬头望去他的脚下,沃野滚滚。旁边的妇女推着石磨转个不停,带壳的粮食,在石磨的碾压下爆裂开来,露出其中的金灿灿的果实,妇女也抬头望去。二人对视一番不约而同地露出了微笑。陇原大地的厚重与温柔,在此刻相得益彰。会宁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看来,非遗的美,不仅体现在匠人工艺之美,也体现在匠心之美上。走进非遗,展示非遗。它们在大众面前的每一次展示都是对民俗文化传统美学的全新升华。也是对古老而璀璨的中华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
“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我能有幸来到这片红色沃土,就是为了追寻这里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故事,体验传统非遗文化的厚重,学习发扬革命先烈在这片土地上的辛勤付出与执着坚守。从这里开始,打开未来学习的全新一页,向着明天与未来,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谱写属于兰大人的新的华章。
 
作者:丁帅文 来源:兰州大学
  • 平顶山学院三下乡:山高水长离陆浑,有帆有岸尽兴归
  • 深入民众,调访专家——“忆”不容辞调研团社会实践
  • 共建幸福晚年,探寻社区食堂之路
  • 共建幸福晚年,探寻社区食堂之路
  •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进一步完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西安理工大学“桃源食肆,白首欢颜”社会实践队以社区食堂的运营现状为切入点
  • 09-02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