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城璀璨见晶程
东海水晶最早且有名的记录我想可以追溯到1958年发现的水晶大王,东海人民把它赠送给敬爱的毛主席,毛主席在同年8月下旬又把它赠送给中国地质博物馆,这是值得东海人民骄傲的一件事情。
但要说到东海水晶的正在发展且成为产业支柱,已经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了。东海因位于华北板块和扬子江板块的碰撞带上;且地基中蕴含各种片麻岩、片岩、大理岩、石英岩等组合,它们经过区域变质作用大量二氧化硅流体,为水晶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物质来源;地底岩浆活动强烈,导致变质作用强烈,可以为水晶的形成提供高温,高压。也就是因为这样诸多的影响因素,鬼斧神差之下造就了中国最大水晶矿,这为东海水晶的发展提供了资源禀赋。据父辈说和资料查阅在当时整个东海县,水晶行业带来的产值占县城经济比重很大,而在此之前,除了少数几个乡镇有几家粗犷型的石英砂厂外,其他的水晶相关产业几乎没有,水晶交易除了派驻机构矿产在几个乡镇和县城设有收购点外,几乎都是“黑市交易”,这也是东海水晶最初的“开采——售卖”形式。而这些“黑市”也在规范后逐渐演变成“水晶大集”。
水晶属于不可再生资源,加上之前的掠夺式粗犷式的开采,政府早已禁止乱采乱挖,最后一点的东海水晶得以细水长流。水晶产业也在同时期进行了优化,从最开始的“开采——售卖”到“开采——加工(雕刻、打磨等)——售卖”,东海水晶凭借质地高,技艺精在全国大卖,非常有名(就放现在我说我是东海的,有人就会问你们那是不是卖水晶呢),也在那时取得了“世界水晶之都”的称号,晶都之名得以由来,东海水晶也逐渐供不应求,就现在东海县还会定期举办水晶雕刻评比大赛,还拍摄过与水晶相关的电影作品来宣传城市,宣传东海水晶。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就有第一批敢于吃螃蟹的人下海,勇敢的走出国门(早期装备落后,勘测全靠人力,不懂外语,不懂当地风俗,真心钦佩他们的勇气),在全世界采购水晶,南美的巴西、非洲的马达加斯加等地是他们最先登录的地方,之后他们的足迹遍布几乎整个世界,曾经从一篇杂志上看到过:最初出海的都是胆大的农民,不懂当地语言,不懂当地风俗,有时甚至有生命危险。但就是在这样险恶的条件下,他们在当地钻山洞、开矿场,发现并挖掘了紫水晶、发晶、黄水晶等,再想法设法运回东海,销往国内外。
东海水晶因为雄厚产业基础遇上网络时代再次迸发了生机,数年前电商初步发展的时候,就已经有聪明的水晶产业从事者用网络来售卖水晶,算是吃了螃蟹,水晶电商也如雨后春笋般的冒出,网店、微商等层出不穷,这些都是水晶产业与网络有效结合的重要成果。现如今互联网更加发达,东海水晶产业也是更上一层楼,也在同时期差不多的时间点,新建了适应水晶产业扩张的“中国东海水晶城”,周边配套的设施相当完善,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其兵在接受新华日报采访时说“我们通过建设中国东海水晶城、东海水晶文化创意产业园、东海电商物流产业园等公共服务平台,积极引导电商、快递与生产经营企业高度融合,现已形成涵盖原石采购、水晶加工、创意研发、市场销售、文化展示、仓储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产业链,县域经济活力得到不断激发”。短视频,直播等本身就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再加上相关行业的营销手段,使得东海水晶走上新道路。
近年来国内市场被开发的差不多,有部分电商、主播将目光投到了国际市场,东海县开始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搭乘互联网的东风,东海县水晶行业最终迎来了产业爆发的新机遇。在东海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你可以随处看到主播用英语通过直播向外国客户介绍水晶产品,水晶集团党委副书记宋正强表示会继续优化升级和加强投入水晶产业。水晶产业发展至此到了“原料采买——加工——电商平台售出”形式。
水晶行业的发展离不开勇敢开拓的人民,政策上面的支持,对时代机遇的把握。这么多年来水晶行业实现了从小到达,由弱到强的转变,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水晶行业更是出现了“量”与“质”的变化,正因为历经多带的发奋图强,水晶产业不仅依旧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并且已然成为了全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今年1至5月东海实践产业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水晶电商网络销售额约占70%(此数据来源:连云港日报),我县已建成农产品、水晶跨境电商交易中心及直播基地,电商直接从业人员达5万余人,网店数量达1.8万余家,先后荣获中国电商百强县、省农村电子商务十强县。此外,东海县拥有各类水晶加工企业3400多家,年产3000万件水晶首饰、500万件水晶工艺品,从事水晶加工、营销及配套服务的产业大军有30余万人(此数据来源:中国城市报)。这样的成就大家是有目共睹的,东海水晶集团也在2023大美无度评选中被评为5A高质量,东海县也成果获评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中国5A高质量发展百强县,当之无愧的世界水晶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