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发展:四个村落的互帮互助
共同发展:四个村落的互帮互助
8月18日 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在坡柳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勇的带领下前往了对门山村、小花江村以及营盘村,通过对这些村落的参观拜访让队员们充分的了解了村落间在不同产业分别进行了联合发展。
对门山村与坡柳村可谓是养茶大户。对门山村有茶叶种植基地两个,种植茶叶共4500余亩,全村70%以上都种上了高效益的黄金芽和白茶,对门山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紧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而坡柳村种植茶树历史悠久,现有茶树均超过百年历史,为名副其实的古茶树,古茶树存量达2000余亩,坡柳古茶树焕发勃勃生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让这里产出的娘娘茶汤色红亮、茶香醇厚、回味甘甜,深受人们的喜爱。两者的茶文化本就处于同行业的领先地位,而这次结合对两个村落茶文化发展可谓是如虎添翼锦上添花。
小花江村与对门山村在旅游产业都有着自己的开发方式。走进花江村内,阡陌交通,道路平坦,晨雾朦胧,晚风惬意,游走在古寨之中,热情的布依族村民会与你亲切寒暄,村落墙上随处可见军民鱼水情的主题彩绘。花江铁索桥,修建于光绪年间,距今已有100多年历史。花江铁索桥仍旧作为峡谷间的交通要道,为关岭、贞丰两地的村民们提供往来便利,但历经战争风霜,铁索桥多了一层厚重的红色历史在身。站在铁索桥上,峡谷险要的地势、湍急的江水,仍能让人感受到当时红军与敌人激战,抢夺要地、控制铁索桥的艰难和英铁索桥可以视为红色精神的物质表现。这也为当地吸引了不少游客,增加了旅游产业的收入。对门山村随着时代发展,各民族之间不断交流融合,在房屋建筑上,村寨布依族建筑更多吸收了汉族的建筑式样,现长田村的民居建筑有着传统与现代混搭的特点,漫步在村寨,我们既可以看到一些风格典雅清代古建筑,也可以看到钢筋水泥的现代建筑。以布依族为主的对门山村有着很浓的布依文化,如铜鼓、饮食、服饰等。通过在不同方面的交流可以更好地促进对方发展。
贵州省贞丰县平街乡营盘村虽然没有特殊产业,但在册耕地面积1360亩,其中水田面积555亩,旱地面积805亩。在种植方面为其他三个村落提供了良好的道路,有着自己的种植方式和经验。
作者:庄泽林 来源:乡途未来——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
- 共同发展:四个村落的互帮互助
- 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在坡柳村驻村第一书记谢勇的带领下前往了对门山村、小花江村以及营盘村,通过对这些村落的参观拜访让队员们
- 09-02
- 深入坡柳村,调研贞丰县粮食生产现状
- 乡途未来-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来到贞丰县坡柳村展开了为期两天的实践活动。行动队的同学们深入农户家中,采访调研了当地粮食生
- 09-02
- 坡柳村经济发展
- 贵州大学助力乡村振兴行动队进行了茶厂参观与走访调查。在整个茶产业中“嬢嬢茶”已经打出了很响亮的名号,坡柳村也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
- 09-02
- 访布依人家,闻风土人情
- 贞丰县龙场镇坡柳村稻田中,一串串稻穗从稻秆中钻出来,稚嫩娇弱。刚长出的稻穗,还带着浅浅的青绿,顶端正开着一点点白色的花儿,迎风
- 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