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理解和把握“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一科学理念,鼓励青年学生走进基层、走进生活、走进群众,凝聚大学生力量赋能乡村振兴。江西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寻访红迹绿林,擘画振兴蓝图”调研团(以下简称调研团)于2023年7月11日走进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杭口镇双井村进行实践调研,感受乡村文化,探究双井村 “乡村文化+旅游”的新经济模式,为乡村振兴赋能,以青春力量促进乡村振兴。
微改造传文脉,留下文化记忆
杭山拥翠,碧水扬波。调研团首先来到了“双井村”——举世闻名的华夏进士第一村。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成员们首先来到了进士广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皇榜,讲解员首先让成员们在皇榜上寻找黄庭坚的名字,之后向成员们介绍这是黄庭坚22岁中进士那年颁布的皇榜,共有三甲进士,黄庭坚是二甲的第82位,洪州分宁县人,洪州是如今的江西南昌,分宁县就是如今的修水县。在进士园中,跟随讲解员的脚步,成员们走过了进士旗杆墩,讲解员告诉成员们,在科举时代只有学子考中进士,村子才会立这样一个旗杆墩,这是一种功名和荣耀的象征。
走入双井堂,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整面墙的黄金黄氏家规,讲解员告诉成员们,墙上一面的双井黄氏黄金家规是由黄庭坚的曾祖父黄中理主持制订的,共二十条,对行孝、为友、从业、求学等方方面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前半部分明确规定家庭成员之间、亲戚朋友关系、邻里之间应该和睦相处,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后半部分则是规定他的族内子弟,禁止他们抽烟酗酒赌博等行为。正是这些简单明了的家规,为黄氏子孙规范了行为,指明了方向,奠定了做人的基础和行为准则。
群贤阁中通过雕像向成员们展示了“双井十龙”和黄庭坚。连中三元雕塑里的娃娃手中有三种果实:桂圆、荔枝、核桃,它们都是圆形的,也代表着“三元”,寓意着考试成绩优异,不断进取,喜报频传。成员们都按照习俗摸摸他手中的三元,也是希望自己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的成绩。手中的枝条叫“桂枝”,象征着折桂的寓意。集英殿通过雕塑再现殿试场景,用多媒体技术模拟状元游街,让成员们身临其境感受到了双井村作为黄庭坚故里深厚的文化底蕴。讲解员也向成员们介绍,每逢重大节日双井街也会以真人形式表演,邀请游客来体验状元游街。
图为实践队在参观“双井十龙”雕塑。通讯员 卢绮仙 供图
魁星楼在山顶,讲解员向成员们介绍登楼的台阶共有220级,因为黄庭坚在22岁时考中进士,而从小学读到博士也是需要22年的时间。成员们也亲身体验了步步高升梯,从童生开始,上面是秀才、举人一直到最上面是状元一步一步地向上走,也预示着求学之路的漫长和步步高升的前途。一楼供奉的魁星,成员们也按照仪式,向魁星许愿,祝学业进步。二楼是修水宋后明贤展示厅,展示了修水一些著名的人物,如陈门五杰,一代帝师万承风,古琴大师查阜西等人。三楼是观景台,可以看到整个双井的全貌。通过魁星楼展示劝学、求学、科举之路的漫长,成员们了解到双井村借助仿宋风格建筑,充分发掘黄庭坚文化、书法文化、孝廉文化,让游客们在游览过程中切身感受到”华夏进士第一村“背后丰富的人文底蕴。
强规划促产业,推动经济发展
千年双井茶,始于唐,盛于宋,贡茶之一,北宋黄庭坚曾在故里亲自制作双井茶,并赞之曰:“此茶昔日天上有,如今种满双井村”,也被欧阳修誉为“草茶第一”。在双井茶馆,通过与江西修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的负责人交流,成员们了解了双井绿茶的种植历史与双井茶业的发展历程,感悟到双井茶、双井文化的千年传承。通过亲身品尝双井茶的品质和实地参观茶园,成员们了解到茶文化的深厚底蕴及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图为实践队在与江西修杭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交流。通讯员 卢绮仙 供图
成员们也了解到近年来,县政府把双井绿茶产业作为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发展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期望打造一张“双井绿名片”。今年4月至5月,《山水间的家》栏目第二季也来到双井村拍摄,全面展现双井茶、双井文化的千年传承。双井茶也将借势这次央视节目,联动政府力量,努力进行品牌升级,做好茶产业与文化融合,利用茶叶这片“小叶子”做成强县富民的“大产业”。戴礼财先生也表示,双井绿茶产业非常注重文化建设,正在交出文化品牌构建的全新答卷,今年3月,澳门特首贺一诚先生在江西省省长叶建春的陪同下,到访双井村及双井茶馆,双井村将争取早日走出国门,进军国外市场,提高“千年双井茶”在世界的知名度!
高峰屹立,修水长流。杭山拥翠,碧水扬波。通过一天对双井村文旅、特色产业发展的了解,调研团成员邓珊也表示“虽然这是第一次来到双井村,但是通过这次实践活动,双井村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双井茶留下了深厚的印象,希望有时间再来游玩,并亲身体验“状元游街”和“采茶”等特色活动!”
通讯员 邓珊 庄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