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大学生网,大学生三下乡投稿平台
 

西安航空学院“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赴旬邑县研学实践

发布时间:2023-08-11 关注: 一键复制网址
7月15日——7月16日,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前往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文化馆以及剪纸之乡旬邑富村进行研学实践。
通过前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计算机学院“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的队员们加深了对剪纸文化的理解,也提升了个人的剪纸艺术素养,队员们着手准备了面向广大群众以及非遗传人的调查问卷和相关采访问题,希望由此了解广大群众对非遗传承的态度,进而提升大家对非遗传承的保护意识。同时,队员们在剪纸图案转换器的程序设计方面也在完善更新,期待在后续的实践中,能带着问卷结果以及程序设计成品与文化传承人进行更为深度地交流。
7月15日,实践团队走进旬邑县文化馆,在文化馆吴昊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参观。
旬邑县文化馆位于被誉为“中国的金字塔之都”的咸阳,目前是旬邑优秀传统文化对外宣传展示的一个窗口,也是旬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个传承实践基地。文化馆按功能划分为序厅、展览展示区、库淑兰剪纸艺术专题展区、文创产品区四个部分,其中展览展示区布展设计突出“豳”文化主题,以“豳之苑”“豳之语”“豳之艺”“豳之颂”“豳之韵”“豳之风”六个单元,陈列了旬邑县级以上36个非遗项目,采用图文介绍、实物陈列、场景复原、多媒体影视等手段,全面直观地呈现了旬邑每一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历史渊源、文化内涵、表现形态和发展现状。

图为吴老师正在为实践团讲解库淑兰大师剪纸作品。
在吴老师的带领下,队员们参观了馆内的展品。展品展示了旬邑县的历史文化和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旬邑面花、旬邑唢呐、旬邑咪子戏、旬邑彩贴剪纸等等。队员们通过观赏展品,了解到旬邑县的传统文化底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珍贵价值。
随后,队员们与吴老师进行探讨,讨论将图片转化为剪纸模型的创新方式。在讨论过程中,队员们与老师分享自己在计算机方面学习的知识,特别是在图像处理和模型设计方面的专业知识。吴老师对队员们的创新思维和专业知识表示赞赏,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他鼓励实践队员们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将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相结合,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7月16日,西安航空学院计算机学院“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走进剪纸之乡旬邑富村,在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布艺传习所与库淑兰大师的传人——马海霞老师进行交流探讨。

此次走访,队员们同马海霞老师深入交流,并和她一同探讨剪纸技艺以及剪纸目前在乡村的发展状况。过程中,计算机学子拿出先前做好的程序设计与老师进行交流,老师表示十分惊喜,惊叹于科技与剪纸的结合,表示该设计对剪纸团的设计很有帮助。同时也提出像她们这辈人不会使用电脑等智能设备也是一大问题所在,并希望能通过培训、讲座等形式帮助培养老一辈人对智能设备的使用能力。

图为马老师与实践团队员交流程序功能设计。
 此后,马海霞老师向我们一一介绍了旬邑彩贴剪纸的制作流程以及剪纸技艺,并对队员们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在实践的同时,队员们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向剪纸传人、普通百姓、年轻大学生等开展问卷调查,并通过问卷结果,了解了目前大众对剪纸文化的认识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之间的联系。


 图为实践团队员线下开展调查问卷填写。
在参观实践结束后,队员们对旬邑县文化馆以及富村的研学实践进行总结讨论。队员们期望可以加强对旬邑县文化馆的宣传,通过沉浸式的参观体验,领略古豳农耕文明和多彩的文化遗产,进一步增进人们对旬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并提高保护意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认同,让更多的人参与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工作中,共同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家园。
作者:张馨元 邓怡菲 来源:西安航空学院
  • 西安航空学院“计荡青春”非遗传承实践团赴旬邑县研学实践
  • 莘莘学子返乡行,家燕归巢助发展
  • 暑假期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务工作、提升社会化技能,在服务家乡经济建设和民生
  • 08-11
  • 红色信使寻访团:传承时代薪火 勇担时代使命
  •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加强中部地区乡村学生的思想引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部署与实施,2023年7月16日——7月30日,山东师范大学商学
  • 08-11
  • 地质公园明历史 舌头岭上显真章-长安大学赴黄河流域“黄河科
投稿流程投稿须知常见问题积分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