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莘学子返乡行,家燕归巢助发展
常州大学 “返家乡”政务实践报告 学 校: 常州大学 作 者:常州大学团委团务综合管理中心 目录一、实践背景 2二、实践目的和意义 2三、实践内容 3(一)地税局资料整理和引导互动 3(二)社区助教,相伴成长 3(三)市医院导医服务 4四、实践感悟 4五、总结 5参考文献: 5
莘莘学子返乡行,家燕归巢助发展
摘要:为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思践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常州大学团委团务综合管理中心围绕“莘莘学子返乡行,家燕归巢助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们深入基层、走进群众,通过社会调查、实地考察、宣传政策、义教活动等方式服务家乡,奉献家乡,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让青春赋能乡村振兴。下面将从实践背景、实践目的、实践内容和感悟四个方面来介绍本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感受作为高校团干部带来的青春力量和责任担当。 关键字:返家乡、实践活动、成长、高校团干部、责任担当、家乡发展
一、实践背景
家乡是一个我们如此熟知的地方,即使身处异乡想到它也会有种温暖的归属感。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家乡的变化可谓日新月异,在这片见证我们成长的土地上,我们来自常州大学团委团务综合管理中心的22位团支部书记在这个夏天组成了一支“⻘春政务实践团”,深入各自的家乡,展开了“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是延申课内教育到课外的一种方式,是推动素质教育进程的重要手段。我们响应学校号召,本着“受教育、长才华、做贡献”的宗旨,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目标,着眼于加强农村基层、高校大学生、当地政府间的交流合作、了解当地医疗卫生情况、“护苗成长”暑托班和“做新时代的合格大学生”等多元化的“返家乡”活动,不断传播党的政策、理论、思想。
二、实践目的和意义
其一,为深入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精神讲话,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有关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其二,本次“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动员我们高校团支书们深入各自的家乡与当地人民交流互动,围绕团组织建设要求,坚持为人民服务为宗旨,在实践中增长才能,为家乡的发展增添新想法、贡献新力量,也为以后更好的担任团支部建设的工作打下夯实的基础。其三,此次实践活动鼓励我们尽可能参与各种岗位的工作,在工作中培养综合素质,增加自身知识储备和社会阅历,提高自身沟通、协作、领导等能力,以及能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深化自身的知识运用能力。
三、实践内容
在本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过程中,作为高校团干部的我们走进社区、深入群众,从在基层办公室里帮助整理档案卷宗等资料,到参与助教活动跟小朋友们结伴成长,再到参与一些其他有关增进民生福祉的工作等等,每一次的实践都见证了我们一步步的成长,拉近了与我们群众的距离,彰显了我们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专栏一:奋斗显担当,青春“政”能量青政团的张乃健、杨帆、陈怡宁等13位同学前往家乡住建局、劳动纠纷仲裁院、人社局等政府部门进行工作,协助用人单位整理档案、整理卷宗、评审职称,充分发挥高校基层团干部表率作用,将平时作为高校团干部的闯劲、韧劲和干劲发挥到用于建设家乡中来。并在实践中与行政人员交流,广泛了解他们的工作、想法、问题等。政务工作具有复杂性、重要性和挑战性,团队成员们进行工作时也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如不符合工伤鉴定标准多次来科室“理论”的,如参评业绩或相关证书作假的,如想打擦边球从中获益的,如根本不按文件流程上报文件依然我行我素不管不问的。此外,团队成员们初次使用各种大型办公设备和政务系统仍不熟练,导致工作效率不太高。面对以上问题,成员们提升应变能力,迅速做出决策并适应变化。通过此次实践,他们的文件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培养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到了政务工作方法、流程,对政务工作严谨性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并且通过深入学习属地政务文件,成员们也深入了解到了家乡的发展现状,从而更加以国家的富强、家乡的繁荣而自豪。参与本次政务实践的张乃健、黄瑞华同学表示:“通过此次属地政务实践,他们作为高校基层团干部的基本素质与工作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今后将以严谨态度对待各项支部工作,严肃处理过手的每一份材料和文件,发挥更大的主导作用,更好地组织和安排支委会成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倾听团员的意见和需求,与他们进行密切的沟通和交流,提升班级团支部的影响力和凝聚力。”专栏二 :返乡树新风,共建文明城为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倡导文明理念,践行文明行动,团队成员缪梁瑞、张吉、盛书慧走上街头,进入社区,积极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社区和街道处处洋溢着“创城文明”新风。她们全天候在责任路段和社区开展创建文明城市志愿服务活动,积极对公交站牌、宣传栏等进行清洁,对小区环境卫生进行全面整治,对路段绿化带内的烟头、垃圾等进行全面清理,并走上街头指挥交通,引导市民争做文明城市的践行者,她们也走入当地医院,成为一名医导,维持了医院的就诊秩序。“小红马甲”们忙碌的身影也为炎热的夏日增添了一份感动。专栏三:“乡”约青春行,结伴共成长 实践期间内,王锦晨、王瑞前往社区进行工作,除开设阅读、书法、红色故事分享等课程外,还开展了防溺水主题教育活动、消防知识讲座等青少年安全自护教育,帮助青少年提升暑期安全自护和防溺水避险能力,引导孩子们探索世界发现身边的美,带领孩子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团队成员积蓄青春担当,投身社区服务,为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提供了暑期关怀,践行志愿精神,传播先进文化,为建设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前进的美好和谐社会贡献自己力量。同时优化共青团社会功能,助推了社区青春行动形成品牌力和影响力。
四、实践感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此次“返家乡”暑期实践活动是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经历,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而家乡就我们的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在这样一个舞台上,我们不仅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更是深刻认识到实践活动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体会到作为一名团干部需要具备的优秀的服务意识和责任感,积极为民服务,解决实际问题,贡献青春力量。首先,这次活动让我们对家乡的发展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我们看到了家乡发展的巨大潜力和机遇。然而,也有一些现阶段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基础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青年人才的流失等。通过与家乡相关部门和当地企业的交流,我们了解到了这些问题的症结所在。我们都希望回到学校后能有机会参与一些提升家乡发展的项目和计划,能够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团队成员一起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案,助力家乡发展的更好。其次,这次实践活动对我们的个人成长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回到家乡,我们重新熟悉了这片土地上的景色和人文风情。在与家乡的记忆相互交融中,我们感受到了自己的成长和变化。我们变得更加独立自主,思维更加成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和担当。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提高了自己的沟通和协调能力。同时,我们也通过此次“返家乡”的实践经历,更加珍惜和感恩拥有的一切,牢记自己的根和初心。总之,这次实践活动也让我们认识到了家乡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我们对家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实现了个人成长,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在家乡这样一个大舞台上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用双脚丈量祖国大地,让青春赋能乡村振兴。
五、总结
在本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过程中,我们尽展青春风采,闪耀于家乡基层各个岗位。通过深入家乡社区,我们感受到了家乡的变化和发展需求,也发现了自己在成长中需要提升的地方,不仅学到了知识,锻炼了实践能力,还学会了倾听和理解,用真心去关爱他人。我们深刻认识到基层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更明白了自己要为家乡的繁荣贡献力量的责任与担当。这次实践只是一个起点,我们将继续坚守初心,秉持使命,用青春和热情去迎接未来的挑战。我们愿为家乡的发展贡献才智和汗水,用实际行动去践行“返家乡”的宗旨。同时,我们也会把在本次实践活动中所学到的技能和经验运用到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去,争做优秀高校团干部,成为同学们的楷模,引领更多人成为优秀的青年力量!“返家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是我们青春的一页重要篇章,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会继续书写更多属于自己的华丽篇章,让青春的光芒在家乡的土地上永不熄灭。我们相信,用青春的力量,必能铸就美好家园!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论党的青年工作.新华社,2022【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简史.中共党史出版社【3】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习近平著作选读.人民出版社.2023
作者:青春政务实践团 来源:多彩大学生网
- 莘莘学子返乡行,家燕归巢助发展
- 暑假期间,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团的十九大精神,引导大学生更好地了解政务工作、提升社会化技能,在服务家乡经济建设和民生
- 08-11
- 追光而遇,沐光而行
- 为响应团中央号召,加强中部地区乡村学生的思想引领,加快乡村振兴战略的进一步部署与实施,2023年7月16日——7月30日,山东师范大学商学
- 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