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不到一周,总书记在瞻仰延安革命纪念地时指出,“在延安时期形成和发扬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培育形成的以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为主要内容的延安精神,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代代传承下去。”为深入推进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扎实做好调查研究工作,鼓舞更多青年学子学习传承延安红色精神。在商丘师范学院团委的指导下,商丘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师生6人组成“延安红色文化之雨惠幼童”实践团队,赴延安开展为期十天的社会实践活动。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从前,我总是在长辈的话语和文艺作品中听到“延安”这个词,只知道它是革命圣地和红色摇篮,从未真正深入了解过它。当我踏上这片沃土,才真正明白了有种红色叫“延安”。这次“追寻红色足迹,助力圣地发展”主题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我将其视为一次洗涤精神之旅,用红色文化来充实自己,用更加饱满的精神来面对日后的工作和学习。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至今日,我终于明白为什么贺敬之会在《回延安》中有“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的深深情怀;来过这里,我才顿悟在这片黄土高坡上,天高地阔、丘壑纵横,她是有着怎样的神奇力量,才会让那么多的人为之魂牵梦绕……在我眼前那往昔的峥嵘岁月仿佛又鲜活了起来,站在山顶,遥望远方,让我领悟到革命战争时期领导人站在这里“一览众山小”的豪情与壮志。追寻前人的足迹,探索红色的脉络。延安是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其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是全国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在延安市委党校,中国延安干部学院副院长赵耀宏教授为各个实践团队讲授专题党课“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带我们走进十三年峥嵘岁月,我看到在数次“反围剿”中发起反击的红军士兵、听到抗大传来的朗朗读书声、抚过大生产运动中各位领导人亲手种下的麦子,体会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不屈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高尚情操。

走进杨家岭革命旧址,探寻革命前辈的足迹,在这里,确立了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引的正确政治方向,开展了以体现自力更生艰苦朴素精神的大生产运动,召开了充分贯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中共七大,领导了全国民众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进行中国革命的伟大实践。

走出窑洞,站在绿树环绕的小院,我依然心潮澎湃,感慨万千。是啊,正是这小小的窑洞,让共产党人度过了艰难的岁月;正是那艰难岁月,孕育出伟大的延安精神。延安精神是党之魂,国之魂,民族之魂。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学习延安精神,汲取精神力量,在信仰与思想的精神洗礼中,坚定理想信念,肩负使命担当!
作为一名师范生,延安之行,让我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升华了思想,磨练了意志。延安之行使我坚信,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只要我们坚持和发扬新时代的延安精神,就一定能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我会更加忠诚敬业,在教育中融入延安红色精神,以高昂的热情服务每一位学生,以实现“小我”成就“大我”为终极目标,红色教育之路任重道远,但我们将“上下而求索”,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通讯员 赵子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