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下乡社会实践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它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农村社会,了解当地的文化及发展现状,更可以为当地的经济增长和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经过这次实践,我们深刻地认识到了农村发展中的问题,同时也对农村的生活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下面,将对我们这次的实践做一个详细的调研报告。
[实践目的]
为全面增强新时代大学生党政民主教育,深入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及二十大丰富的精神内涵对国家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引导学生在走访中观察和体会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5高,在志愿服务中深刻领悟党的领导的本质特征,通过走访、调查、研究等方法,在实践体验学习中国新时代发展成果的同时将劳动、传承、进取及党的精神传递到百姓的生活中去,坚定拥护党的政策,紧跟党的新时代进程实践活动方案的决心和信念。
通过了解党的十八大以来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寺子川乡花亭村经济、交通、休闲娱乐和文化环的发展情况,我深刻领悟党领导的本质特征,更加坚定拥护党政策,跟紧党的步伐。
[调研背景]
为贯彻落实《关于开展2023年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的文化精神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由我们29位锦医学子组成“溯源逐新,荣镜中华”发展成就观察团,实践调查主要围绕辽宁省地区开展,队内辽宁省外地区的同学可对自己家乡的医疗、餐饮、娱乐,交通、社区建设、人文环境等展开调查。
[实践过程]
本次三下乡实践我主要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搜集整理近年新闻材料等方式提出了以下主要问题:
1.您觉得花亭村近年交通、经济和文化娱乐方面有哪些可观的发展?
2.在花亭村发展的历程中获得过哪些政策支持?
3.您对花亭村的发展还有什么建议。
在本次调研中,我们主要选用了实地走访、材料搜集,着手深入发展成果,政策支持两个方向调研花亭村的发展产业。
一、实地走访
我在2023年七月亲身探寻寺子川乡花亭村,通过访谈、拍摄、记录的手段体悟了花亭村的生活工作环境,体验花亭村经济、休闲娱乐和文化环的发展成果。在观察、拍摄、记录之余我们不断提炼总结,分析归纳。结合我们想要研究的问题,我们拟定了采访提纲,采访村干部、村民等人,通过对这些人进行访谈,我们更深入了解了花亭村人的状态与思想,从主观性内容切入客观性研究,使问题研究的过程更简单易懂。

二、材料分析
我通过仔细阅读整理近年的新闻报道,通过“新定西”、“新通渭”等APP和“通渭县寺子川乡人民政府”公众号等媒体整理相关材料,客观且全面地了解花亭村经济、交通、休闲娱乐和文化环的发展情况。
[实践结果]
一、花亭村经济的发展
2022年以来,寺子川乡紧紧围绕基层党建引领保障全乡中心大局,聚焦全市“重点集镇和川河经济带发展”这一主题,以实施“双构建双提高”工程为抓手,按照“一条寺子川、一片经济带、一根产业链、一道生态廊”的发展思路,分区谋划建设川河经济带,形成了“一带四区”的产业发展格局,全力推动党建引领与川河经济融合发展。“一带四区”主要包括黄龙潭瀑布自然景区、千亩金银花高效种植示范区、千亩设施西瓜产业种植区和寺子川千头标准化肉牛养殖区。其中花亭村重要侧重于“千亩金银花种植”,花亭村位于寺子川乡川河中游,具有土壤肥沃、光照良好的优势,极其适合种植金银花。2022年窎咀、花亭、窑坡3村集中连片打造千亩金银花高效种植示范区,并配套建设金银花初加工车间1个,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2个,采摘金银花85吨,收入220万元,带动农户280户、户均增收5000元。
花亭村邻村窎咀村有一段长约2.2公里的峡谷。金牛河穿境而过,沿境形成了小片川台地,自然风光旖旎秀美,自然景观独特秀美,谷内有通渭县少有的瀑布景观,峡谷内有浅草小花,野刺玫、香稍树等植物,漫山长花草,香飘味动。这一方原生态,是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成为寺子乡乡村振兴的强劲引擎。在政府大力支持下,花亭村也逐步展开旅游相关经济发展,最大程度利用“温家坪”、“堡子坡遗址“文化广场和“花亭相会亭台”等文化景点带动花亭村经济发展。
挖掘自然景观的同时,寺子川乡还加大境内温家坪遗址、战国秦长城、石峰堡等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深入挖掘本土历史文化的乡村振兴价值,提升城镇历史底蕴和文化魅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尘封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一旦开启,便是拉动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更是促进乡村振兴的巨大能量。
二、花亭村休闲娱乐的发展
通渭县寺子川乡抢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按照“一条寺子川,千年文明史”的总体定位,因地制宜,着力打造以池塘、亭台等为主的休闲娱乐场所,丰富广大群众业余生活,提升生活品质。农忙时节,乡村的夜,一般很静,但寺子川乡花亭村花亭社却异常热闹,在今年新修的花亭村文化广场上,附近的人都聚在一起,跳广场舞、唱秦腔戏、打篮球、下象棋……村民们其乐融融。黄昏,伴随着潺潺的流水声,跳一会儿劲爆的广场舞,听一曲幽怨的秦腔戏,花亭人以他们钟爱的方式开启乡间“夜生活”。
通渭县寺子川乡花亭村村民段景红:“以前在场里或者家门口跳,土多,但是因为热爱一直跳。自从广场修好以后,我们组织的队员多了,人也变得认真了,都喜欢跳了。” 广场上跳舞比场里面方便多了。
花亭村文化广场是寺子川乡抢抓乡村振兴示范村建设机遇修建的第一个文化广场,于去年开始修建。广场以水为“魂”,借助温家坪遗址史前文明元素和悠久的秦腔文化,绘制历史文化展示墙,打造“荷塘月色”池塘,修建《花亭相会》亭台,集文化、休闲、娱乐、健身为多种功能于一体,成为当地百姓打卡休闲的首选地。
通渭县寺子川乡华亭村党支部书记李刚:“花亭文化广场的打造,丰富了花亭村13个社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提高了花亭人的精神面貌,老年人出来可以散步,学生可以打篮球、游玩。”文化广场具备多种体育锻炼器材,是花亭村村民茶余饭后休闲娱乐、锻炼身体的好场所,广场还设置了文化宣传栏目,宣传了“温家坪”文化,让更多人了解花亭村的文化背景。
在广场打造中,寺子川乡不忘老百姓对秦腔的热爱,修建秦腔名剧《花亭相会》秦腔剧实景演出场所,为村民们在农闲时吼一声秦腔提供了最佳去处。
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寺子川乡依托其河谷丰富的水资源和人工林资源,借助温家坪遗址、秦腔等历史文化,依托黄龙潭瀑布、郑阳河谷、竹子山大峡谷等自然景观,因地制宜,逐步打造以池塘、亭台等为主的水景小品以及相会亭、浪马滩、九畹生兰、“七塘连珠”等节点性工程,形成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融合的优美画卷,畅游自然美景、感悟历史文化,绘就新的乡风文明,切实提升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花亭村文化环境的发展
花亭村有“温家坪遗址”、“堡子坡遗址”和“暖心泉”等历史悠久的景点。
温家坪位于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寺子乡华亭村阴坡社西南400米温家坪,为华亭河与大石沟冲积而成的三角地带,地势平缓,表面全为耕地。东西、南北长约1000米,分布面积1000000平方米。文化遗存丰富,有烧陶窑址、居住面址、灰坑等,采集有石岭下类型黑彩弧线三角纹,勾叶纹彩陶罐,马家窑类型黑彩漩涡及细颈瓶,齐家文化红陶篮纹、绳纹罐及石器、王器等。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遗存。该遗址为通滑境内现存规模最大,文化内涵最丰富的聚落遗址。1983年7月6日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8月8日重新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总结和反思]
这次的社会实践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对我的家乡和家长的发展情况有了更多更客观更深层次的了解。我发现农村的发展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包括生态环境、文化保护、农业生产、销售、基础设施、居民生活等等。这些问题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也需要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支持。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通过各种形式,积极推动当地农村的发展和建设,为实现农村振兴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