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暑假,为了增强同学们对体育运动的热爱,倡导绿色出行的理念,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学子们再次前往青海湖开展“风起祁连,轮语圣湖”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实践活动中,同学们将以轮滑或骑行的方式用四天时间环行青海湖,在强身健体的同时领略我国西北的自然美景。团队的指导老师汪文君曾提到:“活动本身不是一个一蹴而就的暑假社会实践,它需要我们提前储备民风民俗知识、环湖技能、路况安全知识和体能,能完成青海湖骑行或轮滑的同学都展现了当代青年良好的精神风貌。”
“轮语圣湖”实践团队轮滑同学合影

“轮语圣湖”实践团队骑行同学合影
指导老师全程随队,让安全与保障同行在社会实践开始前,指导老师汪文君曾不止一次地强调“我们这次活动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并监督所有成员自行完成一定量的训练,统计了每个人的训练情况,让所有成员进行了充足的体能训练与前期准备。此外,汪文君老师也曾多次前往青海湖环湖路线进行实地考察,在活动开始前向成员们详细地介绍了地形地势以及各种应对措施和轮滑技巧,让每一个成员做好了物资准备的同时也做好了心理准备。
在实践过程中,实践团队的专属保障车也全程随队。每20km,保障车就会停下来设置补给站,既有运动饮料、能量胶和水等供同学们补给,也有个人的基本生活用品、轮滑装备配件、备胎及医疗箱等各种物资来面对各种突发情况,将安全保障落到实处。
团队成员在保障车中领取物资
坚定环湖意志,让信念与激情同行在环青海湖的过程中,同学们遇到的第一个困难就是连续不断的上坡路。它爬升距离长,消耗体能巨大,对同学们心理和生理上都是一次极大的考验。然而面对这样的挑战,没有一个同学轻言放弃,都在互相加油打气,累了就喝一口水,吃一口能量胶继续前进,展现了南航学子不惧困难,勇于向前的精神。在后来的路程中,同学们也遇到了更大的挑战,那就是连续长距离的下坡。在下坡上轮滑时速度非常快,大部分轮滑的同学控制不好速度,于是有许多骑行的同学主动站出来,让轮滑的同学扶在自行车后,辅助他们下坡。这种方法保障了轮滑同学们的安全,也体现了团队里同学们顾全大局、团结友爱的精神,保障了实践活动的顺利进行。
当然,同学们所遇到的挑战远不止于此,但没有什么可以阻挡南航学子的步伐。不论是每日清晨出发时遇到的刺骨寒风,还是会让人晒伤的强烈紫外线,不论是因为一直爬升出现的高原反应,还是因为一直运动出现的擦伤与磕碰,在有着坚定环湖信念的同学们面前,这些困难都不值一提。
“独行快,众行远”,青海湖环湖路线总长360km,路线长,任务量大,想要完成环湖目标离不开每一位同学的帮助。因此在环湖路上我们不难看到轮滑的同学们经常在一起“抱团”前进,骑行快的同学也会停下来等后面的同学,随后在加油鼓劲声中结伴同行。当一群人一起朝着一个目的前行时,360km的路程也不再遥远,一路上也多了许多欢歌笑语。最终,整个团队凭借着保障车的帮助和个人顽强的毅力,都完成了本次的环湖实践,向人们展现了南航学子坚定的意志和不惧困难,不轻言放弃,勇于挑战自我的青春底色。
团队成员结伴前行

骑行同学辅助轮滑同学
敬畏自然,让绿色与环保同行青海湖辽阔壮丽,因其优美的景色被人们称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当问到队员们对此次活动的感想时,实践成员江逸欣说到:“青海湖就像是镶嵌在青藏高原上的蓝宝石,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那是牧民们退耕还湿努力保护自然的结果,也让我们知道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轮滑教练皮元奥说到:“青海湖很美,湖面就像画片,与蓝天相连。白云变化出最合适的形状作为点缀,旅人变成画中人。”正是因为有了社会各界人士对青海湖的保护,才能让如今的人们领略到青海湖的美,大自然的美。“轮语圣湖”实践团队选用轮滑和骑行的方式环湖,既符合了绿色出行的标准,也能让更多人去了解轮滑与骑行的运动方式,为保护圣洁的青海湖以及自然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青海湖的风景
延续“轮语者”风采,让青春与热爱同行“很开心能与同学们一起参加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曾经就读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团队成员李迪说,“没想到毕业了也能和南航的同学们一起环湖,让我再次挑战了自己,也感受到了团队的氛围和凝聚力。”“轮语圣湖”实践团队吸引了许多本校的研究生学姐以及已经毕业了的学长学姐前往青海湖与同学们一同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过程中,他们也化作贴心的“大哥哥”“大姐姐”,不断为同学们加油打气。虽然他们已经毕业,但他们对轮滑与骑行的热爱不会减少,他们现在仍然是,以后也依旧会是意气风发、充满朝气的“轮语者”。
同学们在青海湖边合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