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与旅游学院:推进生态宜居铁营镇,书写乡村美丽画卷
日照7月20日电(通讯员 王雅琴)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农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隐入尘烟”实践队于2023年7月20日进行二轮暑假调研活动,深入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兴隆社区,感受兴隆社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朴实醇厚的乡间氛围,探索高质量高水平的乡村振兴之路。
“隐入尘烟”社会实践队队员在7月20日到达山东省乐陵市铁营镇兴隆社区进行二轮社会实践,为更好的了解当地生态宜居程度,推进社会实践进程安排,实践队员就当地生态宜居情况进行采访调查,其调查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居住环境的改善、特色产业的发展和文体建设。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队员们走进兴隆社区,映入眼帘的是平坦的村道、整洁的街巷、崭新有序的房屋,一路向前还有文化广场、党建示范街、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广场等。走访完村庄后,队员们来到铁营镇兴隆社区工作楼观看兴隆社区宣传片并与村干部座谈,深入了解铁营镇的振兴奥秘。
改善自然环境,构筑宜居环境
固绿水青山之本,筑绿色发展之基。乐陵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乐陵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立足职责、接续奋斗,他们矢志不渝推进“人居环境更美丽,生态文明大跃升”,全力推动全市生态文明和人居环境不断实现新突破,让乐陵市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
在同社区工作人员交谈的过程中,切实了解到,一年来,社区工作人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配合市政府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扎实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文章,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和生态环境“高颜值”协同并进,走出了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为全市经济总量过万亿贡献生态环境一份力,人民群众的生态环境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守望蓝天白云 惬意舒适生态美,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不断走进兴隆社区,社会实践队员随机采访了多位居民,居民热情地和实践队员分享:“如今,蓝天如海、白云如帆的生态美图频频刷爆朋友圈,给大家的生活增添了更多舒畅和惬意,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就让人高兴!”,有些年轻居民说道:“拆了残垣断壁,清走了垃圾,大街小巷干净整洁,村里的环境更美了!几处闲散地上,建起了街头游园,咱要给党员干部办实事点赞!”在街头游园里,几个村民你一言我一语,聊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带来的新变化。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行动之一。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乡村振兴凝聚了民心,更夯实了美丽乡村的基础。洁白的瓷砖、冲水式马桶、干净整洁的环境,这是队员日前在铁营镇在村民家的厕所看到的场景,村民说:“如今改厕‘改’出了新生活,干净又卫生,心情都跟原来不一样了。”村民一边打扫厕所一边说。这位村民家厕所“大变样”是乐陵市农村改厕工作带来变化的一个缩影。农村改厕是一项看起来小,实则面广量大的民生工程。将“厕所革命”工作放在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第一仗的高度,并推进农村改厕工作规范化、系统化开展,持续完善长效管护机制,不断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以特色产业为抓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乡村特色产业是以地域特色资源禀赋和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为基础,植根于农业农村、具有乡村价值的乡土经济活动,以及以乡村元素作为融合发展条件的新产业、新业态。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是培育乡村消费热点、拉动内需的有力抓手,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习总书记在各地考察时十分关注当地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情况,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在与当地社区工作人员谈论兴隆特色产业时,兴隆社区工作人员感慨道:“我们社区立足资源禀赋,以产业兴村、人才兴村、文化兴村、生态兴村为抓手,四举并描绘就了乡村振兴新画卷,现在社区环境更加优美,居民精气神也更加富足。”德州乐陵市铁营镇工作人员对实践队员说:“以前这儿叫铁营洼,到处都是盐碱地,几乎寸草不生。如今一座省级智慧化工园区拔地而起,群众也住进了高标准社区。眼下,我们正努力打造智慧型园区和特色小镇,助推县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铁营洼从“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旱不涝收盐嘎巴”的贫瘠,到如今绿色化工产业高地、乐陵南部新城的巨大转变,靠的是铁营人在干事创业中融入艰苦奋斗、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铁营信仰。实践队员走进铁营镇,记录这里的变化。
交谈结束后,工作人员带领我们观看铁营镇宣传片,了解到铁营镇抢抓乐陵城区发展由“盘河时代”“马颊走向河时代”的历史机遇,利用北临马颊河、南接乐陵东高速出入口的区位优势,高标准打造风景优美、功能完善的“宜居宜业”南部新城,努力让铁营老百姓过上“城里人”的生活。绿色循环小镇总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依托集研发、实验、展示、交流和推广为一体的特色循环产业链,以 “循环再生”为核心、 “研发展示”为特色、 “生态示范”为目标、 “铁营洼文化”为内涵,打造融循环再生产服务、绿色科技研发、交流推广、旅游休闲、生活居住、社区服务等功能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文体娱乐双建设 社区居民共享乐
7月12日商务部等13部门研究制定的《全面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对外发布,提出到2025年,在全国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全面推开,推动多种类型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真正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社区居民的“幸福圈”。在进行第二轮实践时,实践队员发现铁营镇兴隆社区正在逐步符合一刻钟幸福圈的规划。
社区内有书画中心,运动健身中心以及图书中心等,在社区工作人员的介绍下实践队员来到书画中心室,切实感受其文化氛围和居民的真实反应,通过实践队员与工作人员交谈,并和当地居民聊天,从中知道在兴隆社区在党建引领下的服务持续走深走实。此外,在兴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打造了儿童活动室、亲子烘焙室、书法班、阅览室等多功能活动区,党员群众及人民群众提供开放式的活动场所,满足学习、休闲、求助等需求,让居民群众在家门口文体娱乐活动。
铁营镇工作人员表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以社区居民为服务对象,在居民“家门口”也就是步行5—10分钟范围内,优先配齐购物、餐饮、家政、快递、维修等基本保障类业态,引进智能零售终端,让居民更便捷。在居民“家周边”也就是步行15分钟范围内,因地制宜发展文化、娱乐、休闲、社交、康养、健身等品质提升类业态,让居民更舒心。
在生态宜居方面,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最大的优势和宝贵财富,必须尊重自然、顺其自然、保护自然,推动乡村自然资本加快增值,实现百姓富、生态美的统一。打造生态宜居乡村,要有正确理念引领、有完美的制度体系、有贴切的人文定位。经过实践队在铁营镇的参观学习,了解到铁营镇正逐步往这个目标靠近,但下设的村庄有些还存在环境卫生死角,工作人员表示下一步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动员广大村组干部、党员教师、网格员带领群众冲在一线、干在一线将针对性解决村民困扰的卫生问题,彻底清理主次干道、背街小巷、房前屋后杂草丛生、堆放杂物、砖头瓦块、堆积生活垃圾等现象。
时间:2023-07-23 作者:王雅琴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 关注:
- 红色摇篮,绿色相伴
- 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全国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中心等举办的“美丽中国·青春行动”2023 年青少年绿色长征科考实践活动的号召
- 07-23